添加时间:2011-03-28 17:06:15 阅读次数:2440次
在我院宁养院所服务的晚期贫困癌症患者中,有一名叫刘保玉的患者。贫困、疾病、痛苦、绝望,早已让这个七尺男儿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勇气;让他的家庭如同漂浮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遭受沉没的结局。
从走进这个家庭、走近刘保玉的那一刻起,宁养院医护人员的心便与这个命运多桀的家庭连在了一起。为刘保玉免费提供止痛药物和医疗服务,疏导抚慰他对死亡的恐惧,缓解释放他的心理压力,培训指导家属科学陪护,为这个家庭赠送募捐到的物品……
在宁养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和极力帮助下,刘保玉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在采访中,他说:“我曾无数次抱怨过命运,甚至鄙视生命的存在,觉得毫无意义,转眼即逝。可是,看到三附院宁养院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大爱。是他们点亮了我的心灯,让我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我想,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尤其是在为他人做出奉献时……”
刘保玉在面对即将临近的死亡时已没有恐惧,更多的是心灵的宁静和升华。有一天,他向医务人员提出了要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意愿。他说,他想回报社会,想帮助和他一样身患疾病的人;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希望他短暂的人生也充满意义、获得尊严。
因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上对遗体捐献情况的不了解,刘保玉的家人开始十分反对,他们担心遭受舆论的指责,害怕被认为没有伦理道德观念,人去世了还不能入土为安。可是,在刘保玉的坚持下,经过宁养院工作人员的讲解,他们最终支持了刘保玉的决定。
“活着没做啥,他希望最终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能理解,也支持,没想到他的心眼儿这么好,我挺佩服他!”刘保玉的妻子含着眼泪哽咽着说。
刘保玉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他颤抖着右手,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和《公民志愿捐献角膜登记表》上坚定、有力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