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脑卒中预防:运动的力量无可替代

添加时间:2024-01-26 21:50:00 阅读次数:654次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1.png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田地,那么脑血管就相当于田地里的灌溉沟渠,当沟渠堵了,就有相应的田地干旱,秧苗缺血坏死,脑血管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约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85%。当沟渠出现了缺口,就有相应的田地受淹,体现在脑血管时,就是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约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15%。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人新患脑卒中,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估计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那么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

2.png

90%的脑卒中风险归因于十个可控危险因素,控制好这十个因素,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中高血压和活动少两项高危因素位列榜首,而运动能改变卒中的这些危险因素,卒中风险随着能量消耗的增加而降低,对降低卒中风险因素有直接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适度的体育运动。经常参加有规律的运动能显著减少脑卒中患病风险,40岁以后,男性积极参加运动比不运动的同龄人患病风险降低30%。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控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增加血管弹性和脑血流量,使血液循环加速,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3.png

根据运动中功能的形式,
将运动分为三种类型: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其中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属于有氧运动;举重、拔河、肌力训练等属于无氧运动;足球、篮球、间歇训练等属于混合运动,其中有氧运动是强身健体的最佳方式。坚持日常锻炼既是预防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控制血压的好方法,同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悲观情绪。

中老年人要注意体育锻炼的“四忌”:

忌负重锻炼、忌屏气锻炼、忌快速度的运动、忌进行对抗性竞赛。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率,但由于考虑到锻炼效应的蓄积和消退作用,最佳锻炼间隔不宜超过3天。锻炼最佳时间为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可采用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对运动强度进行分解--最大心率可按照220-年龄(岁)来计算。一般而言,运动时心率在40%-54%最大心率范围内为小强度,在55%-69%最大心率范围为中等强度,而运动时心率大于70%的最大心率为大强度。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心跳有点加快、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等,这表明运动适量。

4.png


体育锻炼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1.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每次运动前要有准备运动,运动后要整理活动。

3.如果气候异常,应尽量避免室外运动,并适当减少当日活动量。

4.如果身体状况欠佳,如感冒或有特别疲劳感等,应暂停运动,不应勉强进行,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后2天以上才恢复运动。

5.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无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6.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要进行大强度运动。

7.运动后不要立即进行热水浴,休息30分钟以上再用温水沐浴。

8.不要进行需要爆发力或过于剧烈的运动,尤其是竞争性强的运动,不要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9.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因此不能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

10.年龄较大的运动个体,要考虑到骨质疏松及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对运动的影响。

对于身体功能基本正常的脑卒中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如慢走、打太极拳等,并安排合理的锻炼强度、时间及频率。对于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体育锻炼则应配合康复训练,注意循序渐进,卧床时可以让家属辅助进行被动活动关节,以保持肌肉弹性,预防关节挛缩。可以下床活动后,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步行训练,尽量减少卧床时间,但应注意预防跌倒的发生。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就像一架机器,长期静止不动就会生锈,不进行维护就会衰老,运动是润滑剂,能够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适量运动,能够保持大脑的活力。远离脑卒中,快乐运动,从当下做起!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联系电话:0373-3029295

屏幕截图_5-3-2025_82539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