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03-09 21:30:00 阅读次数:257次
有一种病叫做“亲吻病”,在医学里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最近在医学检验科日常审单时发现一例患儿血常规散点图格外异常(见下图)
报告单显示白细胞WBC:27.84×10^9/L↑,NEUT%:19.2%↓,LYMPH%:70%↑。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结合散点图以及报警信息提示,将其血常规标本进行推片复检,通过镜检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未见其它明显异常细胞,询问患儿家属后得知患儿有眼睑水肿、发热、皮疹症状,结合年龄综合考虑IM可能性大,后来经过进一步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良性增生伴形态变异为主要表现的自限性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人群感染率高,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以冬末春初多见,多数预后良好。
二、IM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40℃,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1~2周,少数可达数月。 2.咽峡炎:绝大多数患儿可表现为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伴有咽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 3.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以颈部最为常见。 4.肝脾肿大:肝大者约占20%~62%,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约半数患者轻度脾大。 5.皮疹:大多4~6日出现,持续一周左右消退。
三、传播途径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升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2.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等于10%; 3.EB病毒DNA检测:提示存在EB病毒血症; 4.EB病毒特异性抗体:EB病毒壳抗原抗体IgM 阳性(新近EBV感染标志); 5.其他:可出现心肌酶增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少数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
五、如何预防IM? 该病主要经口传播,避免亲吻他人、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戴好口罩,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勤洗手,多通风,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不要着急,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检验科
科室电话:0373-3029846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