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压力性损伤——失能老人的“隐形杀手”

添加时间:2023-08-15 20:45:00 阅读次数:271次

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仍是家庭养老,子女及配偶是主要照顾者。然而,由于照顾者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照顾质量低下,从而影响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那么对于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照顾者如何既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又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呢?

1.png


一、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ey,PI),俗称“褥疮”,由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PUAP),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及泛太平洋压疮联盟(PPPIA)制定的《压疮/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将其定义为由于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皮肤和/或深部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但也有可能与医疗器械和其他物品有关。

2.png


二、失能老人为何易发压力性损伤?

1.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喜欢久坐不动,或由于疾病原因致长期卧床,如翻身不及时致局部组织受压过久,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是压力性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2.老年人皮肤老化程度高,皮肤角质层保护能力下降,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器官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在受到汗液、尿液等刺激后容易破损。

3.失能老人还可能存在大小便失禁、营养失调等各种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


三、为何失能老人发生压力性损伤危害更大?

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大,身体各项机能退化,且多伴有慢性病,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因此,自愈能力下降,一旦发生,愈合非常困难,进而增加细菌侵入的风险,导致感染。如果是2期及以上的压力性损伤,需要通过专业的治疗才能愈合,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医疗成本,同时也给老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四、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

1.预防压力性损伤=分散压力+减轻摩擦力+消除剪切力

(1)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第一步。卧床的老人至少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时每20~30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长期卧床者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床垫,坐轮椅时可使用减压垫。翻身时切忌拖、拉、拽,减少摩擦力对皮肤的损害。

(2)在保持患者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平卧位,左、右侧卧位,或者坐位,避免90°侧卧位,20°~30°的侧卧位最佳。

(3)下图是不同体位时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照顾者要多关注这些高发部位的皮肤状况,如果发现受压处皮肤压红,一定要马上更换体位。

(4)有活动障碍的肢体,尤其是骨隆突处,要勤观察,必要时给予减压敷料应用或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被动活动,避免过度受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障碍肢体的组织微环境。

4.png

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

2.多保护、少刺激

(1)改变好体位后,在肢体空隙放置软枕或海绵等,双下肢可以使用软枕将足跟踮起,使支撑身体的面积扩大而均匀。

(2)避免局部不良刺激,排便后务必及时地清洁皮肤,注意使用无刺激性的皮肤清洗剂,避免频繁清洁。

(3)床上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4)出汗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物和被服,对易出汗的部位注意保持干燥。

3.增营养、常安抚

(1)如没有禁忌,可给予高蛋白、适当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适当的补充维C和锌。

(2)加强对失能老人的心理支持,照顾时要富有耐心、细心,时常安慰老人,帮助他们排解忧虑,让老人感受到关怀,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老人配合照顾,是保持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压力性损伤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控,每一位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牵动着全体家庭成员的心,科学、精心地照顾,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让我们共同努力,多一份关爱,助力失能老人享有舒适的养老生活。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部0373-3029801


供稿:护理部  杜诣深

审核:护理部  张华

美编:孙林蓁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