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黄疸:皮肤变黄的真相

添加时间:2025-02-17 22:55:00 阅读次数:1159次

1.jpeg

网传橘子吃多会变小黄人?

这其实属于"假性黄疸"。

当大量食用柑橘、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时,

皮肤确实会暂时染上黄色,

但多出现在手掌、足底,

眼睛不会发黄,

停止食用后就会消退。

而真正的黄疸则需要警惕,

它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黄疸的"罪魁祸首"胆红素


我们体内的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

衰老的红细胞会分解产生胆红素。

这种橙黄色物质需要经过肝脏加工,

随胆汁排入肠道。

当这个代谢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胆红素堆积在血液中,

就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


黄疸背后的健康危机


1.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疾病导致红细胞大量破裂,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蚕豆病等。
2. 肝性黄疸:肝脏本身病变(如肝炎、肝硬化)导致处理能力下降。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3. 肝后性黄疸:胆道系统梗阻(胆结石、肿瘤等)使胆汁排出受阻。这类黄疸往往伴随皮肤瘙痒、陶土色大便。


这些症状要警惕


除皮肤和眼睛发黄外,还需注意:

- 尿液呈浓茶色

- 大便颜色变浅

- 顽固性皮肤瘙痒

- 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


特别提醒:新生儿黄疸尤为常见,

若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或2周后仍未消退,需立即就医。



2.jpeg



                                                                                                                              预防与就医指南

1. 饮食管理
①避免诱发因素 
  - 高胡萝卜素食物:过量胡萝卜、南瓜、柑橘类可能导致“假性黄疸”(皮肤黄染但巩膜不黄)。  
  - 高脂肪饮食: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降低胆结石和脂肪肝风险。  
  - 霉变食物:避免摄入黄曲霉毒素(常见于发霉花生、玉米等)。  
②护肝饮食建议 
  - 优质蛋白:鸡蛋、鱼类、豆制品等(肝硬化患者需控制量)。  
  - 抗氧化食物: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蓝莓、坚果。  
  - 饮水:每日1.5-2L,促进胆汁排泄(胆结石患者可咨询医生)。
2. 疫苗接种与感染预防
①肝炎疫苗 
  - 甲肝疫苗:建议疫区旅行、饮食从业者接种。  
  -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针(0、1、6月),高危人群(医务人员、透析患者)需定期检测抗体。  
②避免血液/体液传播:不共用针头、剃须刀,性行为使用保护措施。
3. 生活习惯调整
①戒酒或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g(约啤酒750ml),女性≤15g,酒精性肝病者需戒酒。  
②慎用药物:避免滥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栀子等利胆中药,避免滥用偏方。长期服药者定期监测肝功能。  
③控制体重:BMI≥28者需减重,预防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
4. 就医信号
出现黄疸伴腹痛、发热、大小便颜色变化等合并症状,应及时专科就诊(携带近期检查报告、用药清单、既往肝病/胆结石病史等相关资料)。


3.jpe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