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2-12-27 20:45:00 阅读次数:279次
随着疫情的全面放开,现在的发热患者越来越多,发热患者做MRI的也越来越多,那么发热患者做MRI检查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根据中华放射学杂志中的《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中都指出高热患者是相对禁忌症,特别是体温高于38.5°C的患者是禁忌磁共振扫描的。 其次,磁共振是如何致热的? 磁共振对人体的致热效应主要来自于射频脉冲的激励,一般用特异吸收率(SAR)值来表示,其是指单位组织质量中射频功率的吸收量,单位为W/kg。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患者体温随着SAR值的升高而相应增加;对于发热的患者,本身产热量增加而散热量减小,如果再进行MR扫描的话,患者体温会进一步升高,进而可能对患者组织损伤。SAR值受射频脉冲的持续时间、场强大小、序列的激励次数、脉冲能量、重复时间、带宽、患者体重以及患者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影响。 最后,什么情况下才是安全的? 美国FDA射频电磁场安全推荐:全身SAR不应高于0.4W/kg或每克组织的空间峰值不应高于8W/kg。 总结:对于体温低于38℃发热患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应该注意以下因素后进行核磁共振: 1. 首选1.5T MRI及以下的设备下进行扫描。 2. 应尽量选择低SAR值序列(如常规序列SAR值排序FSE>SE>GRE)。 3. 在相同序列下,应尽量延长TR时间、缩短ETL(回波链)、增加ES(回波间隙);同时,减小射频脉冲的翻转角,以降低SAR值。 4.在相同条件下,患者体重输入越重,SAR值越高,体温升高越明显。 5. 其他因素如饱和带增宽,SAR值增大;患者上肢交叉也会增大SAR 值以及射频场的均匀性等。 对于体温超过38.5℃或以上的发热患者,属于禁忌症,不建议进行MR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