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0-10-14 18:45:32 阅读次数:2674次
2003年以来,中建五局的经营规模由20多亿增加到400亿,合同额、营业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7倍、7倍、129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1%、32%、133%,员工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些年来,五局的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国有企业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着力破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难题,以融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建设“信·和”主流文化为载体,初步实现了推动了五局跨越式发展。
三创”谋转型
(一)用管理的理念创新党群工作。
五局把党群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建设,即用管理的理念创新党群工作,通过系统管理消除党政“两张皮”。 2010年,五局把党群工作数字化目标、内容、考核的运行经验,升级为《党群工作标准化手册》,以此健全标准化的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所体现的业绩导向,消除党群工作在管理、考核这两个方面的“盲区”,党群工作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循环的“怪圈”。
(二)用文化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五局通过培育、弘扬“信·和”主流文化,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的新思路,尽快实现企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心治”的转型。
五局通过总结发展低谷时期的“信心丢失、信用缺失、人和迷失”的“三失”现象,进而针对性地开展“信心、信用、人和”三项工程建设,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建文化,培育打造形成了五局“信·和”主流文化,确立“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
(三)用经营的理念创新宣传工作
五局站在精神营销和文化营销的高度,对传统宣传工作推陈出新,把宣传重点放在打造“名人、名品、名企”,进而服务市场、促进经营。“信·和”主流文化的柔性营销,实现了文化对内渗透和对外辐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颁奖仪式、中建大厦落成仪式,以及协办首届中国建筑业企业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很好地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力;连续报道重点工程、管理成果,从而促进了项目承接和市场开拓,合同额连续多年高速增长。
“三化”求实效
(一)工作目标数字化
五局党群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步进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通过“党群文化线”进行拉网式检查,并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年薪兑现挂钩,进行绩效考核,以此改变党群工作的“虚”与“实”问题。
(二)工作内容抓手化
局党委成员深入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价值链,通过进入生产经营中心、推进企业和谐发展找抓手工作,通过“内容争先”切实改变党群工作长期在内部进行自我封闭的循环模式。
先后以“品质提升”为主题,着重抓好企业领导品质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协调发展”为主题,着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双培”活动、导师带徒和职业生涯设计等;以“战略转型”为主题,着重抓学习、抓建设、抓实效;以“精细管理”为主题,着重抓好“品质党建、品质文化、品质队伍”;以“优化创新”为主题,着重抓标准化建设、抓举措创新、抓廉洁文化。
(三)党政运作一体化
五局党政领导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党政一体化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一是坚持党政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一体。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政实现了“目标联合定、事务同部署、绩效共考核”。
二是坚持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一体。把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虚”功,通过“五制”的制度建设“实”做。即每年1-2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班子日常工作会议制度、每年一次局领导干部学习班和中层干部培训班制度、班子民主评议和测评考核制度。
三是坚持党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一体。通过项目联合支部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加大一线优秀青年人才的“双培”工作;开展“先锋、创新、效益、贡献”项目党建主题活动,做到“哪里有项目、有队伍,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创先争优活动、有先进模范典型”。
四是坚持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升级一体。围绕“一年一个主题”开展“信·和”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同时,通过CI达标、创优来提升项目形象、落实“信·和”文化、铸就“中建”品牌,2006年以来CI创优项目185个。
五是坚持劳务管理与和谐建设一体。秉承“贡献民生、贡献社会、贡献国家”的宗旨,五局近年来共建立联合党、工、团组织78个,成立农民工业余学校66所,先后有2名务工人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这些做法形成了“八千员工闯市场,十万民工奔小康”的局面,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006年以来,中建五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十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20多项;局党委、工会、共青团等先后荣获省部级荣誉4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