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0-10-14 18:49:26 阅读次数:2310次
关心爱护党员,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因此,构建全方位的党内关怀机制,为更好地关心党员、服务党员提供机制保障,就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建立健全党内关怀的领导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是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内关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一是建立党内关怀的领导协调小组。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宣传部门、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公安局、老干部局等单位为成员,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形成合力。二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研究制定党内关怀工作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党内关怀工作进行分工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对党内关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研究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推进工作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作,交流工作心得,协调落实有关问题等。三是成立党内关怀办事机构。党内关怀工作办公室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配备好工作力量,做到职责、人员、工作三到位。要下大力气抓好关怀工作办公室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
完善党内关怀的法规和制度
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构建党内关怀机制,需要完善党内关怀的法规、文件和制度,以保持构建全方位党内关怀机制的刚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内关怀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党内关怀法规、条例、文件、制度的依据和基础。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条例》,中组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央纪委《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等等,一系列规定与条例相继出台,各地也都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和规定。党内关怀机制已经处于制度下政策层面逐步建立的进程中,要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落实。
建立党内关怀对象的信息征集管理机制
信息征集管理是关心党员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对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党员对象进行摸底调查,采取“个人申报-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把关-党委组织部门审批登记”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关怀对象并建立档案。内容可包括:党员关怀对象的基本情况、需要关怀的项目、由谁(单位或个人)负责实施关怀、实施关怀的时间、关怀的措施、关怀效果等,这样便于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关怀。
建立党内关怀内容的“全覆盖”机制
所谓党内关怀内容的“全覆盖”,指关怀的内容要全面、具体、细化,主要包括: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生活关怀、心理关怀等五大方面。
政治关怀就是关心广大党员在政治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保障他们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
思想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坚持不断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员干部。对党员进行思想关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主题,以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重点,以达到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为总目标。
精神关怀就是关注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不断采取措施激励鼓舞党员和干部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党员“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良好局面。为此,要完善并落实党内表彰制度,落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实行荣誉证书制度,及时树立新时期的先进典型。
生活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满足其必要的合理的物质利益。邓小平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就当前来说,就是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具体应抓好以下五方面: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专项帮扶,建立健全老党员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待遇保障机制。
心理关怀就是关注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员心理健康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以烦躁、冲动、偏执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端。为此,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党员接待日制度和与党员谈心制度,建立健全党内“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设立党员、干部心理疾病医疗室。
建立党内关怀经费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关怀经费的保障机制,是构建全方位党内关怀机制的重点,也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难点。从各地实际操作和运行来看,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列一点,社会集一点,党员捐一点,企业助一点”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筹款方式和途径。党内关怀经费筹集不易,理所应当把它用好、用在刀刃上,实现关怀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关怀经费必须“阳光运行”,防止腐败,杜绝暗箱操作。
建立发挥党内关怀作用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从根本上说,做好关心爱护党员工作,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做好关心爱护党员工作及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发挥党内关怀作用的党群互动机制,或者说是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党员的群众观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要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