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全新救命“小神器”

添加时间:2021-05-18 18:50:00 阅读次数:3785次

近日,我院孙海燕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植入两切口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患者是一位12岁的小姑娘朵朵(化名),因室颤发生猝死送到新医三附院抢救。据朵朵的主治医生介绍,朵朵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确诊为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此次入院,经ICU团队积极除颤、心肺复苏,恢复意识和自主心律后,转入心内科一病区继续治疗。

朵朵诊断为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无心动过缓证据,已经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猝死的风险极高,有具有ICD植入强指征。而且患者年龄小,为避免普通ICD远期发生除颤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孙海燕主任团队决定为患者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选用可进行1.5T核磁全身扫描的A209除颤器和3501除颤导线,并且手术切口在左腋下,位置非常隐匿,满足小姑娘对于身体美观的要求。

5月13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正明教授指导下,由孙海燕主任、杨萌副主任,耗时2小时,成功为小朵朵进行了手术。

微信图片_20210518164604.png

据悉,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S-ICD是在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S-ICD能够提供与经静脉ICD相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它的整个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避免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而且切口隐匿美观,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新医三附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及房颤中心成员单位的核心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12名,曾先后派人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以及北京安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知名心血管医院培训学习。   

科室设定床位49张,配备心脏介入手术室,并配有西门子大C臂平板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临时心脏起搏器、主动脉气内囊反搏仪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已熟练开展多种心脏病的治疗,同时积极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科室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用大爱守护心健康”;“积极救治一病人,健康获益全家人”的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和整洁优雅的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