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我院走进新东区社区开展房颤日主题义诊健康宣传活动

添加时间:2021-06-08 10:30:00 阅读次数:3501次

本网讯(杨萌/文图) 今年6月6日是第九个“中国房颤日”,今年房颤日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为了提高房颤预防意识,减轻房颤相关危害,6日上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一科医护团队来到新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房颤患教和义诊主题活动。

图片1.png

“房颤”即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通俗的来说,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心脏壁侧上布满了房子里的电路,房颤是最常见心房电路紊乱现象。通常来说,正常的心跳是60~100次/分钟,房颤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这个时候往往就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反复发作、渐进性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和干预,房颤会自我恶化,最终成为慢性疾病。

 图片2.png

危害一:血栓栓塞

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是以600次/分钟左右的速度颤动,这就意味着,心房做不到有效地收缩使血液快速通过;因此,血流瘀滞在心房中,就容易结成血凝块。一旦血凝块形成,又被血流冲刷脱落,血块就会随着大血管流到全身,随之堵塞外周动脉,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称为血栓栓塞事件,其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造成脑卒中。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而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0倍。

危害二:心力衰竭

心房作为一个生了重病的传令官,传递给下一站错误的命令;而下一站,也就是房室结,会尽量完成传令官的命令,因此会导致心脏以非常快的速度跳动,最快的时候心跳会接近200次/分。在这样大的工作强度下,心肌的力量很快就会耗尽,即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3倍。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房颤!

我院房颤中心秘书、副主任医师杨萌给新东区居民进行房颤的患教宣讲。房颤初发的时候,人们往往不重视,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房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一个“温柔杀手”,最终有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衰,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图片3.png


这次义诊活动得到社区居民的热情欢迎,居民们奔走相告,翘首以盼,为了早点得到专家的指教,大家早早就排队等候。活动现场,专家团队为新东区居民提供了免费测量血压、免费心电图监测、发放房颤治疗手册及病情咨询等服务,并向其讲解了房颤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就诊流程等一系列问题。整场义诊活动反响良好,前来咨询的群众纷纷表示感谢。

图片4.png

 此次活动通过向社区居民普及了房颤方面的知识,使居民对房颤的认知进一步提高,让他们意识到房颤应该做到早筛查,早治疗,从而减少房颤导致脑卒中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促使更多的房颤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