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我院援沪纪实|倾“新”守“沪”,共克时艰,守“沪”成功,“豫”见未来

添加时间:2022-05-23 17:54:00 阅读次数:7397次

本网讯2022年3月初,新冠奥密克戎突袭上海,病毒传播速度快且隐匿,感染者从几个、几百到几万,数量急剧上升,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让这个热闹繁华、车水马龙的国际化大都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挥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卫健委的通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组建河南省核酸检测医疗队驰援上海。

微信图片_20220523175616.png

4月3日,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叮”的一声手机响,检验科主任张铁汉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则“关于支援上海新冠核酸检测的紧急通知”,作为共产党员的检验科张莉莉、输血科刘帅二人积极报名、主动请战,经过科室领导的综合考虑,他们二人代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新乡分队的成员援沪抗疫。4月6日,按照新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张莉莉、刘帅在检验科副主任杨秀珍的陪同下07:00准时到达新乡市疾控中心集合,短暂的出征仪式后,他们二人带着医院领导们的嘱托、同事们的关心与队友一道“医”无反顾的奔赴援沪抗疫一线。在去机场的大巴车上,张莉莉对刘帅说她拉着行李箱出门的时候,看着8岁的大儿子和3岁的小儿子内心五味杂陈,张莉莉的妈妈说:你放心去上海吧,两个孩子我会帮你照顾好;大儿子说:妈妈你放心吧,我的作业你不用担心,我自己可以的;小儿子一脸疑惑的问:妈妈妈妈,你去上海干什么,你什么时候回来;同样作为两个儿子的爸爸、家里独子的刘帅拿着行李出门时,日常就爱与爸爸玩耍的两个年幼儿子各种不舍,年迈的父母更是担心的流着眼泪千叮咛万嘱咐,说到这些时他们二人发现彼此的眼睛都湿润了,会意的相视一笑。作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作为子女不能照顾父母,他们内心感到深深的愧疚,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认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也没有局外人,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负重前行”守护人民的“岁月静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挺身而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微信图片_20220523175623.jpg

河南省核酸检测医疗队4月6日14:00从郑州新郑机场乘两架专机飞行800多公里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转乘大巴到达指定驻地时已是17:00,行李放到房间刚刚安置好,指挥部通知全体队员19:00在青浦区的MAX体育馆集合,到达指定地点后队员们才知道气膜方舱实验室尚未完成搭建,全体队员不顾一天的舟车劳顿,马上投入工作:安装调试仪器、搬运试剂耗材、搭建帐篷、打扫卫生,一直忙到晚上23:00大家才返回驻地,在无第三方支援的情况下,女生当成男生干活,男生当成苦力干活,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蹲地上扒口盒饭,经过三天夜以继日的奋战抢工,河南省核酸检测医疗队员将体育馆成功改造成“河南省MAX体育馆气膜方舱实验室”,期间,队员们调侃:这几天找到了一种上海滩码头搬运工的感觉。

微信截图_20220523175743.png

4月9日,气膜方舱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在检测工作正式开始前,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全体117名党员在方舱外,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李刚总队长要求所有党员亮明身份上岗,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接着在总队长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高举右拳,庄严宣誓,再一次目睹党员集体宣誓、再一次亲历党组织生活、再一次听到队员们发自肺腑、铿锵有力的誓言,尤其是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每一位“逆行者”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微信图片_20220523175636.jpg

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主要负责接收来自青浦、黄埔、宝山、静安四个区的样本,张莉莉、刘帅所在的新乡分队作为第一支队伍进入方舱实验室,由此正式拉开了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守“沪”战“疫”的大幕。张莉莉、刘帅二人被分配在人员需求量大、决定核酸检测速度的二区岗位,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只能看到防护面屏后的一双眼睛,方舱实验室因其外观材料不同于普通的实验室,舱内部温度控制较为困难,一旦开始工作周围机器同时运转、不断散热,气温骤升,不一会防护服内衣服就全身湿透,防护面屏被层层水雾打湿,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们工作的脚步,一旦坐下来就是五六个小时在重复拧盖、加样、拧盖、加样......的动作,手指麻木、胳膊僵硬、肩膀酸痛,手套也不知磨破了多少副,由于各区人员紧缺,标本量巨大加上严格的出具报告时间限制,加样工作完成以后容不得队员休息,马上搬运标本扫码、复查结果、转运医废、全面消杀,在这种“全副武装”的状态下,每一次进舱都要不停歇地工作10-12个小时。深夜的方舱里安静到只有打掉加样枪头的“哒哒”声和机器运转的“嗡嗡”声,队员们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或许此刻,他们心里有对孩子的牵挂、对老人的惦念,但此刻的他们有个更重要的身份—守“沪”一线的检验人,他们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要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会看到自己勒红的耳朵、额头,压出深深印痕的鼻梁、脸颊,被汗水浸泡发白皱缩蜕皮的双手,但是当他们想到上海单日新增病例由4月13日2.7万的峰值正在逐日下降、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的时候,他们感觉这一切都值得。高压的工作环境加上饮食习惯差异以及饮食不规律,4月18日,河南省部分核酸检测队员出现腹泻、呕吐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张莉莉、刘帅二人也未能幸免于“难”,更糟糕的是新乡分队4月19日上午11点要进舱工作,为了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拖队伍后腿,二人早上、中午都没敢吃任何食物,只是为了服药喝了少量的开水,在方舱工作期间,刘帅只觉得浑身酸痛、四肢无力、头疼头胀,他以为是没吃饭引起低血糖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所致,就没有放在心上、继续工作,直到21:00到达驻地,他浑身一直打颤,一量体温38.2℃,这时他才意识到在方舱的各种不适是由发热引起的症状。4月20日这天,对刘帅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是他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还有身体的不适,早上接到爱人、儿子、父母的视频电话,对着镜头他撒了谎,假装非常开心的样子,挂断通话后他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双眼。几天以后,上海青浦区居民得知河南省核酸检测队部分队员的生日都是在抗疫一线默默度过,当地的小朋友录制一条暖心的视频,向这些可爱的抗疫“大白”送上生日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白衣执甲,逆行而上”,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这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精神的诠释,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体现。“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履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微信截图_20220523175804.png

2022年5月14日,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挥部指示准予撤离,当天上午10时30分,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其举办了简短而热烈的欢送仪式,附近居住的上海市民隔窗挥舞国旗相送、高喊“豫沪同心!上海加油!”、“感谢河南”等口号,表达对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逆行出征、艰辛付出的感激之情。历经39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张莉莉、刘帅所在的新乡分队共计完成195625管核酸检测任务,检测量位居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各分队第一名,圆满完成此次援沪抗疫核酸检测任务,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新乡力量。如今张莉莉、刘帅二人随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乘南航专机已返回老家河南,在家乡人民最高规格礼遇的迎接下,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全体队员来到新乡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微信截图_20220523175826.png

“倾新守沪,共克时艰”的新乡分队口号以及在上海奋战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回到家,张莉莉、刘帅可以骄傲的跟孩子说:我们虽然少陪伴你们两个月,但这是我们一生中最最难忘的一个春天。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们相信,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让我们静待阴霾散去,申城活力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