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新医三附院抗疫纪实系列报道(五):不负生命重托 践行医者使命

添加时间:2020-03-25 10:50:00 阅读次数:3413次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临近春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在全国蔓延,我院按照上级部门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和防控工作。

自1月22日开始阻击疫情以来,医疗组抽调各科室55名医生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接诊患者3000余人次,收治留观患者46人,疑似病例10例,确诊病例1例,零漏诊病例。

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要求,医院对每一位发热患者都需要进行排查,以确定是否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要在缺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条件下开展诊疗工作,就急需制订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流程和收住隔离病房标准,这些流程和标准对规范诊疗行为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一旦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漏诊和误诊后果不堪设想。漏诊会造成更多的人被感染,误诊则会将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住隔离病房,增加其被感染的机会,这是我们最不希望出现的。自1月23日开始至今,我院实行院内专家值班制,每天安排3名专家在微信群进行线上会诊,将高度疑似病例收治隔离病房,第二天医务科组织专家现场会诊。截止到3月18日,微信群会诊持续56天,医务科组织现场会诊21次。

2月11日医务科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我院专家新冠肺炎诊断共识研讨会,各位专家从本专业诊断角度出发,结合国家诊疗方案内容,各抒己见,认真讨论后达成共识,制定了我院收住隔离病房标准。

图片


疫情刚一开始,医疗界对新型冠状病毒和其感染的肺炎认识还不深入,根据临床经验和实验室科研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诊疗方案(从一版更新到现在的七版)。院内专家们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认识也很有限,依据各自专业理解程度不同,学术问题争执在所难免。2月8日上午,专家们在我院发热门诊微信群里讨论诊断思路场面异常激烈,各位专家们踊跃发言,直面问题,直抒己见,言辞直白。尤其是呼吸内科雷素英主任医师和刘艳玲主治医师,放射科袁亮副主任医师之间学术辩论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大家明白,大疫当前容不得丝毫差池,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此刻医者职业职责重若千钧,体验是如此真切。谭军副院长在线主持讨论,强调集中智慧才能有效规范新冠病毒肺炎诊断思路和流程,持续不断地完善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是战胜疫情的需要。

图片

图片

图片

2月10日早上,院内会诊专家邢学勇副主任医师已经前去支援新乡市传染病医院,紧接着下午6:00院内会诊专家李慧副主任医师受命驰援武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医务科的面前,医疗救治专家团队需要马上调整,否则,发热门诊医生没有坚强的诊断后盾。与医疗救治组组长雷素英主任医师商量后,决定将专家分七组,每组值守24小时,分工负责轮流值班,每周一循环。2月12日医务科调整专家值班表,便于专家会诊团队快速高效工作。

图片

专家们虽没有在现场近距离接触患者,但通过网络在线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报告、CT影像学改变,严格依据诊断标准决策,指导一线值班医生具体工作,建议疑难病例进一步诊治方向和患者去向。会诊专家组是发热门诊的二线,同时还都承担着原来的日常工作,但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众志成城,勇于担当,展露出舍我其谁的豪迈。没有一位专家说过劳累或表示过推诿。发热患者最多的时候,晚上7:00至第二天凌晨1:00是很忙的时间段。感染性疾病科的赵巍峰、李长安、窦芊和刘淑媛等4位副主任医师不仅要值隔离病房的班,还要值发热门诊二线班,承受的工作量、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这些可敬的医生,没有向病毒退缩、向病毒妥协,而是坚强地值守在阻击病毒的前沿两面作战。驰援武汉的李慧副主任医师在离开新乡的前夜还会诊到凌晨1点多,第二天义无反顾登程赴鄂参加武汉大会战。在武汉紧张工作间隙,仍然关注我院抗疫情况,收集抗疫最前沿的诊断治疗信息和典型病例诊断资料发回群内共享。呼吸内科李浚生、传染科窦芊医生会诊组是每周日24h值班。每个值班日的深夜时分,他们就把电话号码发给一线值班医生,唯恐自己熟睡后不能及时收到微信会诊信息。

图片

图片

在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影像学专家对院内发热患者的急会诊是最多的。在缺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条件下,新冠肺炎的排查最关键的需要依赖影像学专家的“火眼金睛”来甄别疑似病例。我院会诊专家中有4位影像学专家:袁亮副主任医师、郭海峰副主任医师、关文华主任医师和李培副主任医师。在疫情防控最难的时期、大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有限、全国形势很严峻时,4位影像学专家经常不分时间段被临床医生打扰,急需快速甄别CT影像是否符合新冠肺炎改变。一旦可疑病例被影像学专家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临床医生很放心,若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临床医生的心就揪了一下,“阴雨”瞬间布满脸上。

图片

图片

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是发热门诊的二线,是隔离病房一线工作的诊疗支撑,在这场抗阻COVID-19病毒疫情大战中,坚毅、果敢、沉着、冷静,是挺举职业神圣大旗的中国医生。


图片

感谢尽职尽责的专家会诊团队:雷素英、赵巍峰、张保全、马国靖、王乐男、王庆治、李  培、李长安、李  慧、李浚生、刘艳玲、刘兴霞、刘淑媛、许建文、关文华、邢学勇、陈艳霞、杨秀珍、杨  爽、 张  蕊、张帮杰、范锡伟、杜敬佩、赵家艳、郭海峰、娄政驰、袁  亮、贾梦丽、袁娟、韩金芬、韩清丽、韩晓红、窦  芊。因为有了实力的会诊团队,让医院有了坚强的诊治后盾。正因为有了您们让三附院实现零漏诊。


图片

感谢支援发热门诊的临床科室和医生:全科医学科刘兴霞、沈慧、宋佳奇、王亚静、苏小佳,呼吸内科郭敏、史韵、杨爽、张振祥、张延锋、王一新、陆君君,消化内科秦凯凯、郭蓓、杜鹏程、郭振凯,血液内科秦卫玲、武金日、王宪华、沈玉敬、赵玉洁、邢会茹,急诊科杜慧静、贾金婷,内分泌科牛瑶、陈闪闪、刘伯语、张雪,重症医学科李娜,神经内科一病区马世江,神经内科二病区张军艳,心内科一病区王显良,康复科冯宇飞,眼科一病区葛自鹏、常昆,眼科二病区宋子宣,骨科崔明达,泌尿外科王玉华,耳鼻喉科苗梦双、韩杰,生殖医学科刘乐,普通外科毛淑平、李振想,肿瘤内科二病区医生杨慧林,肿瘤内科三病区张永喜。正是因为有了您们奉献精神,坚守发热门诊岗位,才能不放过一个可疑病例。感谢肿瘤内科三病区张永喜主任,正是有了张永喜主任为发热门诊做好后勤保障,才能让发热医生安心坐诊。

感谢儿科发热门诊医生:儿科许建文、陈艳霞、韩金芬、王乐男、张峥、买春芳。正是有了您们守候儿童健康,才能让发热患儿安心来院就诊。

感染隔离病房的医生:感染性疾病科赵巍峰、李长安、刘淑媛、窦芊、杨瑞、李赢、杜敬佩,规培生:崔星斌、秦文举,肿瘤内科三病区杨静、郭世龙、张凯歌,肿瘤内科一病区王继霞。正是有了您们不战胜病魔不罢休的精神,才能让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平安出院。

感谢预检分诊的医生:创伤医学科宋君涛、李浩,骨科王琰,泌尿外科卞建强,康复科程芒芒、眼科一病区常昆、葛自鹏,眼科二病区宋子宣、心内科二病区裴静静。正是有了您们守好第一道“关”,才能让发热患者快速分诊。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这些“逆行者”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付出和奉献,守得春暖花开、阳光灿烂!      (崔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