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探秘术后谵妄之谜

添加时间:2024-12-19 21:45:00 阅读次数:339次

“护士,护士,快来!

我爸爸好像脑子坏了,

把输液管子都拔了,

流了好多血!”

刘爷爷今年已经85岁

昨天因髋部骨折刚刚做了手术

“你是谁?别碰我!”

“我哥哥来接我回家咯。”

“这是那?干啥呢?”

护士随家属到病房时

刘爷爷正在“发神经”

家人怀疑他是不是“中邪”了

资深医生查看后给出答案

这不是什么 ‘中邪’,而是

术后谵妄


什么是术后谵妄呢?

术后谵妄就像一个隐藏在手术后的 “小恶魔”,专门在患者术后 1 周内捣乱,尤其是术后 24 小时到 72 小时这个时间段,最爱找老年人的麻烦。

1.png

它会让老年人注意力障碍、意识水平紊乱、认知功能改变,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意识紊乱。

刘爷爷说看到已经去世的哥哥

出现各种奇怪的错觉、幻觉

是知觉出了问题

说话颠三倒四

逻辑全无

思维也出现问题

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一转眼就忘得干干净净

记忆力也出现问题

这些都是术后谵妄的表现

2.png


术后谵妄具体表现

1.注意力障碍:表现为患者对各种刺激的警觉性及指向性下降,例如注意力难唤起,表情茫然,不能集中注意力;

2. 意识水平紊乱:表现为对周围环境认识的清晰度下降(尤其是缺乏外界环境刺激时)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木僵或昏迷;

3.png


3. 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

(1)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知觉的鉴别和整合能力下降,常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错觉和幻觉,以幻觉居多;

(2)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结构解体及言语功能障碍;

(3)记忆障碍:记忆全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可有障碍,包括识记、保持、记忆、再认、再现;

4. 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表现为白天昏昏欲睡,夜间失眠,间断睡眠,或完全的睡眠周期颠倒;

4.png


5.情绪失控:表现为间断出现恐惧、妄想、焦虑、抑郁、躁动、淡漠、愤怒、欣快等,且症状不稳定有波动;

5.png


为什么会出现术后谵妄?

术后谵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

常见易感因素:

1.高龄是术后谵妄的易感因素。65岁以上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

2.认知功能损害或储备减少。术前存在认知功能改变(如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等)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谵妄;

3.生理功能储备减少。术前存在自主活动受限、活动耐量降低或存在视觉、听觉损害的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谵妄;

4.摄入减少术前存在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低蛋白血症及维生素D缺乏等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谵妄;

5.药物。术前应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以及酗酒均可增加术后谵妄风险。术前应用药物品种过多,预示发生术后谵妄的风险增加。

常见的促发因素:

1.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地西泮、咪达唑仑等)可增加谵妄发生风险;

2.手术种类。术后谵妄在心血管手术和骨外科手术后较为多见,非心脏大手术和高危手术后也较多见,而小手术后发生率较低;

3.ICU环境。ICU是谵妄的高发病区,除了ICU患者多为高龄、高危患者外,可能与ICU的特殊环境有关;

4.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越多越重,发生谵妄的风险越大;

5.术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睡眠剥夺、睡眠破碎、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结构紊乱等,睡眠障碍可导致谵妄风险增加。


术后谵妄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哪些?

术后谵妄是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脑功能障碍,一旦发生术后谵妄,临床治疗方法有:

1.发现、确定和处理患者的谵妄促发因素。如疼痛、导尿管刺激、睡眠剥夺或节律紊乱、营养不良、感官障碍、感染等;

6【动图】_(32).png

▲图源:giphy

2.检查患者当前用药情况。筛选可能导致谵妄症状发作的药物,停止使用或给予替代药物;

7.png


3.回到相对熟悉的环境。由熟悉的护理人员或家庭成员护理是最好的选择;

4.相应药物治疗仅推荐用于高活动型谵妄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危险的躁动、运动过多或不适宜的行为。



总的来说,少数老年病人有发生术后谵妄的可能。一旦发生,家属不必过于惊慌,谵妄症状多在短时间内就会自行消失。

多一分关心,多一些耐心,多一点爱心。在医生专业治疗的同时,高质量的亲友陪伴才是对病人一剂最好的“良药”。


8.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