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12-02 21:45:00 阅读次数:375次
血液净化是超滤、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吸附、血液滤过、腹膜透析、血浆置换等一系列的总称。综合了弥散、对流、超滤、吸附的物理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透析方式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又称为人工肾,肾透析或洗肾,属于临床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
治疗过程是怎样的呢?就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净化后重新回输到体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何将患者的血液净化呢,这就要了解一下它的原理:
血液透析之所以被称为血「透」,其原理是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不是所有溶质都能通过半透膜,半透膜有着筛选原则:膜上孔径平均3nm,仅有小于这个孔径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可以通过。
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有较高的清除率,而蛋白质、血细胞、细菌等均会被拒之膜外。
将血透比作「人工肾」,血滤则是「人工肾小球」。血液滤过的溶质清除是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得以清除。在治疗中主要清除中、大分子溶质。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但只有肾小球是不够的,与人体内环境成分相似的置换液充当着替代肾小管功能的作用。这里与血透利用溶质浓度及半透膜孔径滤过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血滤对中分子物质比血透有更高的清除率。有资料表明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高危患者,其存活率较血液透析高。血液滤过是没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治疗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的与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液体,来替代肾小管的功能。
血液透析滤过是将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结合起来,通过弥散和对流两种方式清除毒素。它的总清除率不是简单的算术和,而是弥散和对流相互影响。
不但能够高效的清除病人体内的小分子物质,还能充分地清除体内的中分子代谢废物。这种透析模式,大大改善了因血液透析对中分子代谢毒素清除不足和因血液滤过对小分子毒素不能充分清除所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滤过可以降低终末期患者的死亡风险。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