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血液透析通路的分类与内瘘护理

添加时间:2024-09-20 20:30:00 阅读次数:252次

血液透析是通过血管通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把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过滤后再经血管通路回输到体内。

什么是血液透析通路?

血液透析通路是连接患者血管与透析机的必要通道,它允许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透析机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因此,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对于透析治疗至关重要。

血液透析通路类型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有三种,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中心静脉导管(CVC)。

1.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通过手术在皮下将距离相近的某一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联通,人工形成体内动静脉间直通管道。这种方法促使表浅静脉血流量增大,以满足血液透析治疗所需。

1.png

2.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在患者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利用隧道器在皮下置入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一端与患者的静脉之间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端与动脉进行血管吻合,从而建立动静脉内瘘。

2.png

3.中心静脉导管(CVC):将血透导管插入患者的中心静脉内,从而方便建立体外血液循环,满足血液透析治疗需要的血管通路方式。最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有颈内静脉置管以及股静脉置管,术后可使用。

3.png

如何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

对于规律性血液透析者,指南和专家都推荐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长期导管(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

4.png

内瘘建立后如何进行护理?
内瘘建立之后,应当从“视、触、听、护、压”五个部分重点护理。

1.视:内漏建立后需注意伤口局部情况,保持内瘘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如果发现伤口渗血不止,疼痛加剧,有红肿、硬结,应及时就诊。

2.触:练习触诊内瘘,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具体的方法是,每天早、中、晚触摸内瘘血管震颤,用非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果能摸到震颤,则提示内瘘通畅。

3.听:练习使用听诊器听诊内瘘的杂音。可在晨起、睡前应多关注内瘘的杂音是否正常,有无猫喘音,发现异常应及时复诊。

4.护:禁止加压与提重物:禁止在有内瘘侧的肢体量血压、抽血、输液或提重物,避免穿着袖口过紧的衣物,以免压迫血管。需要注意定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3天伤口无渗血,即可开始做握拳松拳、手指运动,术后2周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如捏压海绵球、手握健力器等,运动前臂以促进内瘘血管充盈,促使内瘘成熟。日常穿衣宽松,不可佩戴手表、过紧饰物等。

5.压:透析后按压内瘘力度适宜,按压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识别按压力度有两点很重要:要摸到震颤;内瘘无渗血。若拆除纱球后针口出血,立即用手指按压穿刺部位20分钟,按压力度以皮肤表面不出血而仍然摸到内瘘震颤、无明显肿胀为宜。

总之,内瘘建立后的护理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的遵循可以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部

联系电话:0373-3029808

屏幕截图_3-3-2025_152225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