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01-29 21:50:00 阅读次数:173次
怀胎十月
呱呱坠地
新手妈妈们
迎来了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那么,宝贝们出生后
第一时间的乙肝防护做好了吗
相关的防护知识
新手妈妈们有了解吗
一、乙肝是什么?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在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二、乙肝的母婴传播
乙肝的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围产期,主要通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未干预情况下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为 50%。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高水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乙肝母婴传播。
三、乙肝的母婴阻断
全面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将乙肝母婴传播的概率降低到2%以下。因此,加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
四、母婴阻断,可分为孕前、
孕期和产后三个阶段
孕前:
1.早期筛查:育龄期及备孕期女性均应筛查乙肝两对半,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定量和肝功能。尽早明确感染状况,评估妊娠时机及指导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2.如妊娠前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均阴性,最好在妊娠前接种乙肝疫苗。若在接种期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
孕期:
1.所有孕妇应筛查夫妇双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2.妊娠中晚期乙肝病毒DNA载量>2乘10的5次方IU/ml,在与孕妇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后,可于妊娠24-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减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1.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提出如下免疫建议: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足月新生儿,需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体重<2000g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注射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婴儿满1、2、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2.做好生活中防护,不要让婴儿的眼睛、口、鼻或有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乙肝妈妈的血液、唾液等。常规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五、得了乙肝可以母乳喂养吗?
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的乙肝病毒感染率。
但因病情严重不宜哺乳者应尽早回奶,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六、如何判断母婴阻断是否成功?
婴儿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于接种第3针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从而评估免疫成功或失败。
1.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且>100mIU/mL,说明预防成功,不用特殊处理;
2.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但<100mIU/mL,说明预防成功,但免疫应答反应较弱,可在2-3岁时候加强接种1针,延长保护年限;
3.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或<10mIU/mL),说明没有感染HBV,但对疫苗无应答,需再次全程接种(3针方案),然后再复查;
4.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高度提示免疫预防失败;6个月后复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仍阳性,可确定预防失败,已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应定期监测。
现如今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使无数个家庭避免了下一代重蹈疾病覆辙,使这些孩子们拥有了幸福、健康的人生!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妇产科:0373-3029648
妇产科门诊:0373-3029844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