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服药喝水有讲究,快来看看您做对了吗?

添加时间:2024-01-03 21:45:00 阅读次数:297次

引导

因药物的特殊性,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不尽相同,服药用水量、用水温度也各有要求,同时在治疗期间的饮水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在药房的日常工作中交代患者服药用水注意事项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比如,患者取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需在2-8℃暗处保存,服用时用10ml凉开水溶解后服用。为什么要用10ml凉开水送服?药师说,服药喝水不能随心所欲,服用不同的药物,水温是有讲究的,所需水量也不同,喝不对直接影响药效。那么,服药喝水到底有何讲究,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水温有讲究——“一宜一不宜”


“一宜”——宜用温水、凉水的药物

1.含活性菌类如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制剂等服用水温不宜高于40℃,以免药物失活无效。

2.清热类中成药要用凉水送服,增加清热药的效力。

3.活疫苗类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此类药物需要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无法起到预防作用。

1.png

“一不宜”——不宜用热水的药物

1.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等,主要成分是酶,受热后即发生凝固变性而失去助消化作用,故不宜用热水服用。

2.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故不宜用热水服用。

3.胶囊类热水送服易使以明胶为主要原料的胶囊壳软化,甚至破坏,降低药效或增加刺激性,故不宜用热水服用。


二、治疗期间饮水有讲究——“一多一少”


“一多”——治疗期间应多饮水的药物

1.导泻类如硫酸镁用于导泻时,该药不被吸收,而是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刺激肠道蠕动而排便,如服下的硫酸镁水溶液太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排便,所以应该同时多饮水,加速排便,同时预防脱水。

2.平喘类如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等,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脱水,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同时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喝温开水。

3.抗痛风类如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等,用药期间多饮水并保持尿液呈中性或碱性有利于尿酸排泄。

4.防骨质疏松类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屈磷酸钠等对食管有刺激,需用200ml以上的水送服,并补充液体,使一天的尿量达2000ml以上。

2.png


“一少”——治疗期间应限制饮水的药物

1.治疗胃肠道疾病类。ⓐ胃黏膜保护类如硫糖铝、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铝碳酸镁等服药后在胃中形成保护膜,故服用时不要多喝水,且服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避免保护膜被水冲掉。ⓑ肠道保护类如蒙脱石散,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药物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抑制病菌,同时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故每次只需50ml温开水混匀快速服完。ⓒ苦味健胃类如龙胆酊、龙胆大黄酊等,用于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这些药物通过苦味刺激舌部味觉感受器及末梢神经,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而增加食欲,不要加水冲淡,也不要多喝水,服后不要漱口,以免冲淡苦味而降低健胃效果。2、止咳类。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等这些药物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发炎的咽喉部而发挥止咳作用,降低咳嗽发生的频率,注意不应喝热水,避免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一般服完这类止咳药5-10分钟内不要喝水。

2.预防心绞痛发作类。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应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直接吸收以达速效。不可咽下,不需用水送服。

3.抗利尿类。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等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引起水钠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

4.各类治疗口腔、咽喉感染类。如西瓜霜润喉片等,饮水过多会减弱其润喉作用,故不能用水送服。


综上所述,原来服药喝水的讲究竟然这么多,您做对了吗?

3.png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药学部

联系电话:0373-3069370

屏幕截图_5-3-2025_104035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