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5-10-23 11:24:00 阅读次数:156次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因外伤被急诊推进手术室急需用血时,医生会问,谁是家属?谁和伤者一个血型?需要紧急抽血......殊不知,背后含很多医学知识。
血液从献血者手臂被抽出后,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旅行”,最终才能流入患者体内挽救生命呢?其中有严格的医学流程的。

01 第一环节:严格的“身份核验”与初步筛查
当献血者走进采血点,医护人员先核对献血者身份信息,测量血压、血红蛋白等基本指标,确保以上结果符合要求后,工作人员开始采血,血液通过密闭管路流入含抗凝剂的血袋——这一步与外界“零接触”,避免了污染。
温馨提示:每人每次献血量通常为200-400ml,仅占全身血量的5%-10%,健康成年人骨髓会快速造血补充,不会影响身体机能。
02 第二环节:“安全卫士”——病毒检查与成分分离
完成采血后,血袋被集中送往中心血站实验室。在这里,每袋血液都要经过病毒核酸检测,确保不含乙肝、丙肝、HIV等血源性传染病病毒。然后经过离心分离,把血液“拆分”为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成分,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环境:红细胞需在4℃冷藏,血小板要在22℃震荡保存,血浆则可冷冻成“冰砖”储存。根据不同患者需要进行分配输注。
温馨提示:血液经过多重“安检”和“拆分”,操作安全,不会改变血液的“新鲜度”。
03 第三环节:“生命速递”——从血站到输血科再到床边
当医院需要输血(如手术出血、严重贫血、创伤急救等)时,输血科会根据用血需求,及时向当地中心血站报告用血量,通过救护车绿色通道将血液送达医院输血科,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筛查、定型、配型等操作后,将所需血液成分快速送达临床科室。
温馨提示:整个过程通过冷链系统严格控温,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