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11-19 21:10:00 阅读次数:298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透析充分性一定要达标,而建立良好的体外循环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当前动静脉内瘘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号称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好的动静脉内瘘可以减少患者一半以上治疗中的痛苦。内瘘的使用年限和内瘘血管质量、血液成分、手术质量、使用方法、保养方法等密切相关,一个好的瘘可以用十几年或更长(本单位内瘘使用寿命长达20多年)。在内瘘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瘘口狭窄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干预,恢复内瘘的功能来满足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其中,血栓形成就是导致瘘失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
常见于高龄、糖尿病、反复静脉穿刺、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血管硬化和破坏,或静脉较细,直径<2mm等。
多数与内瘘瘘体静脉或吻合的血管扭曲,或者吻合口处缝合狭窄,导致血流不通畅;手术原因使血管痉挛;手术损伤血管内膜;吻合口太小等。
姿势不当导致压迫内漏侧肢体、内瘘术后包扎过紧、腕部佩戴首饰压迫内瘘、穿刺失败时局部血肿压迫、体位不当、内瘘护理不当等。
内瘘建立后未给予充分的成熟时间,使静脉动脉化程度不够,内瘘血流量不充分等过早使用;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同时反复同一部位穿刺还能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的流动,易形成血栓。
患者低血压;各种原因的高凝状态;高血红蛋白;腹泻、脱水过多致低血容量等。
注意:内瘘血栓形成较容易被患者本人发现,首要多表现为瘘口或瘘体或内瘘侧肢体疼痛,且用手触摸局部的震颤和杂音减弱或消失,导致穿刺时有抽不出血液、透析时流量不足无法透析等情况的发生。
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有直接关系,单位时间内过多的超滤量,使有效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内瘘处血流量自然减少,加之过多的超滤量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两者的综合作用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选择大剂量后稀释也会导致血液过度浓缩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高脂血症,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以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使内瘘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
常见透析后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包扎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日常保护患者缺乏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比如:因为睡眠时压迫内瘘一侧肢体,引起内瘘阻塞;内瘘侧手臂提重物;监测血压不选动静脉内瘘手臂等。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血液净化室
联系电话:0373-3029230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