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5-08-22 09:12:00 阅读次数:410次
在神经内科罹患脑血管病的患者中,经常要进行的脑血管检查,主要包括头颅MRA、CTA和DSA。它们各有特点,该如何选择?一文帮你理清:
MRA是根据MR成像平面血液会产生“流空效应”而出现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成像范围内所有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无创检查,无需插管、方便省时,无放射损伤,安全性高。
1.成像质量受运动伪影干扰大,信号变化复杂。
2.易造成血管狭窄假象或夸大狭窄,对小血管分支显示不及CTA及DSA。
3.装有心脏起搏器、除颤器、颅内动脉瘤夹(非磁共振兼容型)、金属假体(如人工关节、金属瓣膜等非兼容类型)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进行 MRA 检查。
4.需要进入封闭的磁共振机器内,不适合幽闭恐惧症患者。
CTA(CT血管成像)
概念
注射含碘造影剂后做 CT,能显血管和骨性结构,可多角度看病变。
无创、检查快、空间分辨率高,比 MRA 清晰。
1.存在辐射暴露风险;
2.造影剂有风险:部分患者可能过敏(轻到皮疹,重到休克)、伤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短期影响甲状腺(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谨慎)。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一项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X线血管造影技术。
1. 成像精、诊断准。能全面、精简、动态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相关病变,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2. 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若发现可干预的病变,可立即进行介入治疗。尤其适用于脑卒中急症,能显著缩短救治时间。
3. 受干扰因素极少。避免了 CTA 的钙化伪影和 MRA的血流伪影的影响,减少误诊或漏诊。
1. 创伤和并发症风险:有创,需穿刺血管插导管;
2. 造影剂风险:同 CTA(过敏、伤肾);
3. 辐射:需多次 X 线透视和造影曝光,辐射剂量显著高于 CTA。
4. 操作复杂:需局部或全身麻醉(耗时30分钟-2小时),术中保持固定体位,术后需卧床制动,体验感差;
5. 费用较高:因涉及介入耗材(导管、导丝)、造影剂、手术室及专业医师操作,费用显著高于 CTA 和 MRA。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你对头颅血管检查 “三剑客”:MRA,CTA,DSA应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具体进行何种检查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