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07-16 19:55:00 阅读次数:203次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它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是细菌而非病毒。在我国,流脑很早之前就流行过,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可全年散发,冬春季高发,3~4月为高峰。患者以儿童为主。为预防流脑,目前已有不少脑膜炎球菌疫苗纳入预防免疫计划。随着疫苗的投入使用,流脑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流脑的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流脑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咳嗽、喷嚏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力,但不持久。
流脑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相强直、皮肤瘀斑、畏光等;不同人感染后表现差异性很大,轻则一过性发热和菌血症,重则可以表现为在临床症状出现后数小时内死亡的爆发性疾病。因初期与流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导致延误治疗。
按照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免费提供2种多糖类预防疫苗:
1.A群流脑多糖疫苗:单价,预防A群流脑。适用于6月龄~2岁儿童
2.A+C群流脑多糖疫苗:二价,预防A群流脑和C群流脑,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
3.接种程序按照我国发布的儿童免疫程序表进行(见下表红线):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二者均需要注射2次。前者于6月龄时注射第1次,9月龄时注射第2次。后者3岁时注射第1针,6岁时注射第2针。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流脑疫苗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接种过吗?怎么还会出现感染?这是因为,接种疫苗5年以后保护效率会下降,而疫苗的保护作用也不是100%。另外,虽然5岁以下尤其是6月龄-2岁时发病率最高(2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几乎是整个人群发病率的10倍),但16-21岁的人群也是一个发病高峰。
1. 注意社交礼仪
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戴口罩、勤洗手以及保持社交距离等都是有效的预防飞沫传播的有效措施。75%酒精可以灭活脑膜炎奈瑟菌。
2.密切接触者进行药物预防
在接触患者后24小时内尽早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口服抗生素)也是降低感染的重要措施。
3.预防性接种疫苗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医学检验科
联系电话:0373-3029846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