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12-14 21:45:00 阅读次数:662次
更年期,对于女性来说不是一个友好的字眼,它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包括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本质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中卵泡数目逐渐减少直至耗竭女性激素缺失。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骨关节肌肉疼痛、疲乏、失眠、易激动、抑郁等诸多症状。更年期注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适当运动有助缓解更年期的相关症状,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及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其中以性激素治疗最为有效。伴严重焦虑、抑郁者应接受精神心理专科治疗。更年期女性应定期体检,对疾病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更年期的女性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注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预防营养相关性疾病。
更年期女性应合理膳食,主食应适量,以谷薯类为主,每日主食控制在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食物种类多样化,多进食蔬菜和新鲜水果类,蔬菜保证在300~500g,应以绿色和彩色蔬菜为主,如菠菜、西兰花、彩椒等。水果保证在200~350g,种类需丰富。常食用蛋奶类、大豆类食物,每日奶类保证300ml。并适量摄入畜禽肉食物,以鱼和禽肉为首选;适量摄入坚果和菌类,坚果总量控制在15g以内,以原味最佳。每天食物种类应保证在12种以上,每周保证在25种以上。粗细搭配比例在2:3或1:2即可,粗粮比例过高会损伤肠胃,也会影响营养素吸收。色彩搭配越丰富越健康,不同颜色的食物中富含不同营养素,可起到互补作用。
2、更年期应适当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更年期适当运动可缓解更年期的相关症状,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保持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更年期女性应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并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遵循由小量活动逐渐增大运动量的原则,以不产生疲劳为度。建议每天运动持续时间不能少于30min,每周运动不能少于3次。应以轻、柔、稳为原则。在体育锻炼初期,宁少勿多,宁慢勿快,逐渐递增。在运动时,应避免快速、旋转或低头及有可能跌倒的动作。不宜参加带有竞赛性或突击性的紧张活动,也不适宜长时间进行过于单调的重复运动。推荐更年期女性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min,45~60min可以达到更佳效果,并增加2次无氧运动每次15min,对既往有生育史的女性应额外关注盆底肌力及核心肌群的锻炼。
3、更年期激素治疗
更年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宜进行更年期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血管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更年期的内涵是卵巢衰退,雌激素缺乏。补充雌激素是最有效的方法。激素补充能明显改善潮热盗汗、情绪低落、睡眠减退、记忆力下降等更年期症状,早期对心血管和预防骨质疏松均有保护作用。
激素治疗虽然益处颇多,仍需严格执行适应证与禁忌证。性激素治疗可能增加血栓风险,与开始用药的时机相关。绝经超过10年的女性,可能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壁斑块形成,应用雌激素,可能使血管软化、血栓脱落,导致脑梗死、肺栓塞等;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用药最初的第一年,其风险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吸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或者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血栓风险也会增加,属于高危人群。为降低血栓风险,用药前需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同时建议“窗口期”用药,即首次启动的时间在绝经10年之内或60岁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女性,用药前控制慢性疾病,肥胖、吸烟、易栓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口服雌激素血栓风险高,可使用经皮雌激素降低风险。
4、更年期妇科体检
妇科超声能够发现早期的子宫卵巢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物,同时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措施,可以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即使接种过HPV疫苗的人群,也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其他检查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或既往疾病史,选择必要的体检项目,并于相关科室严密随诊。学会自我体检,当出现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或身体不适症状如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乳房扪及肿块或者乳头溢液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总之,更年期是女性生命过程中必经的过渡阶段,它总会来,与其避而不谈,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怎么平和地接纳它,理智看待它,妥善地应对它,这才是面对更年期最理想地态度,更年期的女人应定期施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每一名更年期妇女全面了解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共同防治更年期疾病,更好地享受更年期这段似水的年华。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妇产科
联系电话:0373-3029648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