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12-09 22:50:00 阅读次数:195次
许多人在做颈动脉超声的时候发现颈动脉斑块,非常担心紧张,甚至焦虑,害怕斑块脱落堵塞血管。颈动脉斑块真的这么可怕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绝大部分的颈动脉斑块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有以下4个阶段:
1.早期阶段:动脉出现脂质条纹;
2.脂质条纹进一步发展为纤维斑块;
3.粥样硬化形成期,动脉内出现灰黄色的斑块;
4.继发病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这和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颈总动脉分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形成分叉,在此分叉处血流冲刷力量大,很容易造成动脉内皮的机械损伤,脂类物质在血管壁内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其次,因为颈动脉是距离体表较浅的大型动脉,易于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出现了斑块,很容易被发现。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的危险因素通常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因素。不可调控因素如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也有我们可以调控的因素。以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酗酒、运动缺乏、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其中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从这些可调控因素可看出,生活方式的干预在颈动脉斑块的防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临床上常通过测量IMT(内-中膜)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1.0mm 为正常;IMT在1.0~1.5mm 为内-中膜增厚;IMT>1.5mm为斑块形成。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小,颈动脉狭窄<50%,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患者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除此之外,当斑块不稳定、破裂时,会形成血栓随着血流堵塞脑血管,引起脑卒中。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颈动脉是全身动脉的一部分,如果颈动脉出现斑块常提示全身其他部位动脉(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等)也已经发生了粥样硬化改变,如果不积极预防,随后也可能发生冠心病。
临床上经常看到患者的彩超报告提示颈动脉斑块,很多人不会引起重视。但事实上,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就应该积极干预治疗。
1.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①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
② 糖尿病:应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
③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B6。
④ 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药物治疗
目前防治斑块形成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是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在降低之后,就可以抑制斑块的生长,同时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让斑块变得更“硬”更结实,从而不容易破溃。抗血小板聚集的经典药物是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若患者存在一处或多处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50%,超3种危险因素需长期口服药物。
① 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② 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
③ 糖尿病;
④ 高胆固醇血症;
⑤ 肥胖(BMI≥28);
⑥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
⑦ 吸烟。
3.手术治疗
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都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
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
②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度>60%。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联系电话:0373-3029920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