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防”颤于未然

添加时间:2024-02-22 22:00:00 阅读次数:251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同时心房规律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消失,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png

01
哪些人容易得房颤?

1. 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

2. 有甲亢或者甲减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

3.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或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年龄≥65岁;

5. 长期饮酒;

6. 肥胖、缺乏运动锻炼;

7. 有房颤家族史等

02
如何早期发现房颤?

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乏力和胸部不适,部分患者有头晕、尿量增加等。不是每个病人发生房颤时都有症状,但房颤的危害却依然存在,而且房颤发生24小时后就有血栓形成及栓塞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早期发现房颤呢?

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对于年龄≥65岁没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一般人群,可考虑定期做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年龄≥70岁,考虑动态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

脉搏触诊是简单易行的方法。正常人的桡动脉搏动和心脏搏动是一致的,桡动脉搏动比较规律。房颤发生时,桡动脉搏动因为心脏跳动的不规则而变得不规律,即脉搏变“乱”。所以,当患者发生心悸时,可以用手指触摸一下桡动脉搏动,感受其搏动的次数和规律性。

家庭电子血压计或心电手表等家庭可穿戴设备也是发现房颤的有效方法。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或是患者有心悸症状时,可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有些电子血压计有房颤识别功能,而普通的电子血压计也可以在血压测量时,注意观察血压计屏幕上的心脏图标“❤”闪烁的规律性,来提示有无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智能心电手表可以采集心电信号转换成心电图,但与医院常规做的心电图不同,还应排除肌电、运动等干扰的可能。


2.png


目前认为房颤是一种连续性疾病,应该对房颤患者进行包括预防、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改变、筛查、治疗在内的更全面和多学科的管理。

而早期发现房颤,早期节律控制,有助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延缓疾病进展。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科室电话:0373-3029641

屏幕截图_4-3-2025_16040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