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02-15 20:30:00 阅读次数:209次
据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Globocan 2020),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4位。近5年全球胃癌平均发病例数为180.6万例,其中亚洲139.7万例(77.4%),中国68.9万例(38.2%)。
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科学对胃黏膜造成一定伤害引起的。那胃炎离胃癌有多远?
胃粘膜上皮细胞是我们身体里非常勤奋的细胞,一直在分裂再生,平均每三天,胃粘膜细胞就要全部脱落一遍,更换一批新的细胞上岗干活,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使得胃粘膜成为一块肥沃的土壤,容易受到破坏,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粘膜炎症,即浅表性胃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浅表性胃炎,不必过度紧张,多数因治疗和合理饮食而痊愈。
但是如果感染持续存在,经常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胃粘膜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炎症无法愈合,就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大约有20%的浅表性胃炎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这时开始,我们就要紧张了,需要进一步去找找原因。
如果不重视,继续发展,一些肠道里的肠上皮细胞,因为肠道的拥挤,它们就“鸠占鹊巢”转移至胃壁粘膜,就会发生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已经是癌前病变了,它会破坏胃内原有的生态平衡,细胞失去管控,直到有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获得了无限分裂的能力,然后快速畸形的生长,这就是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离胃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只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每一步都是可以急刹车的。所以,胃癌的防控非常关键。
在我国,多个中心的大规模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大约有8亿感染Hp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是确切的致癌因素,是胃腺癌的I类人类致癌物,也是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危险因素。
宜:饮食多样化,多食水果、新鲜蔬菜,如西红柿、深绿色和十字花科蔬菜,柑橘类水果;多摄入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含有抗癌物质的食物,如海藻类、蘑菇类、芦笋、西兰花等。
忌: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及低纤维食物;限制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禁烟酒。
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倍,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有慢性胃病史、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高盐、腌制饮食、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者。
筛查建议:每年一次胃镜检查。
筛查方法: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对于没有出现任何胃部不适的年轻人,但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中有60岁以下死于胃癌者,最好每年行一次胃镜检查。没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40岁以上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供稿:张喜爱
美编:孙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