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首页> 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 动态播报

【党史学习教育】身边的党史,学习的教材①

添加时间:2021-04-02 阅读次数:5813次

编者按:

一部恢弘的党史,是一个个普通党员和党领导的人民书写的,兴许在党的史册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可却能找到他们的根与魂,这个根与魂正是我们今天学习党史所要领悟、受教的;他们的人生故事都彰显着时代背景,铭渍着党的印记,所以是我们身边鲜活的党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教材。他们有的虽然已经故去,但精神常存。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了一些职工写出缅怀其先人的文章,即日起陆续选登。

静好的岁月里,每每想起老一辈,总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我们总以为时间很多,却忘了生命脆弱。清明时节,泪雨纷纷,一篇篇家书式的文章,道不尽深情思念;缺席的晚餐,为故人放一套碗筷,和他们聊一聊家常,再听听他们的人生故事。

我的公爹是志愿军

作者:王自然

经过近半年的病痛折磨,父亲没能被现代医疗技术和满堂子孙留住,于今年正月初四离开了我们。

495d1e38ddb4f49fd5f123c0e85398d.jpg

这些天来,我们家的每个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平静如常,实际上无尽的思念在内心蔓延,常常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不是真的,恍惚之间,觉得父亲还在我们身边。

睹物思人,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常坐的沙发,就想起他老人家靠在沙发上,两脚搭在茶几上看电视的模样;吃饭的时候,看到他老人家的位置,就想起每逢春节大团圆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食,喝着美酒,听他老人家给我们讲在朝鲜战场的故事,讲他如何一枪崩了那个美国兵的故事 ;讲他如何在战友的尸体旁边度过两个昼夜;讲缴获英军皇家29旅的饼干、罐头、纸烟、睡袋,毛毯等物品时的高兴,看到他喝水的茶杯、坐过的轮椅,用过的各种物件,甚至他看过的电视剧,都会勾起我们不尽的思念。

父亲,我们想您了!

22年前,68岁的父亲被查出患肺癌,当时医疗条件,一般认为这个病最多三年存活期,父亲对来看望他的好友说,当年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咋想着至少不活到90岁,没想到得了这个病。但上天眷顾这个朝鲜老兵,由于发现的及时,手术又非常成功,后来的身体状况让我们相信,他的肺癌竟奇迹般地治愈了。

在我们身边,能活过20多年的肺癌极其少见。

父亲自去年春节后食欲开始下降,连酒也不想喝了,人明显开始消瘦,体重下降了20多斤。这之前每天中午都要喝二两小酒,生活很规律。我们带他查遍了医院的各科室,输液,吃药都不见好转。

8月份又去做了检查,查出了鸡蛋大小的右肺肿瘤,到11月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腊月二十七,外地的孩子们都回来的当天,病情急转直下被送进医院,在医院与病魔继续抗争了七天,正月初四下午18:05,没有留下一句话,安静地走了,享年90周岁。

微信图片_202103241711294.jpg

父亲霍丕仁,1931年8月25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马王庙街,家中长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共兄妹四人。

自幼读私塾,1947年11月,16岁时在老家加入傅作义的部队,1948年底北京城被解放军包围后,自傅作义的中南海守门手枪队逃出北京,1949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现突出,195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解放太原,解放兰州,解放银川等战役,立功一次。 

1951年2月至1953年10月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564团1营1连卫生班长。

抗美援朝期间负伤两次。先后在五次战役与英军29旅作战和铁原阻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两次。期间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收到了当地政府部门送来的父亲阵亡通知书,爷爷奶奶哭了好几天,后被告知搞错了,是立功授奖书,虚惊一场。

1956年转业到河南省卫生系统,先后在省干部疗养院任护士长,省医疗防疫大队人事干事,新乡医学院设备科科长,1990年离休。

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为人正直,勤劳善良,生活简朴,孝敬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他的性格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早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父亲的坚韧的性格,非常人能比,生命的最后几年,各种病痛不断。2018年额头皮肤溃疡,被查出皮肤癌。平日里一般的病痛他都忍着不说,除了我们发现带他去医院检查治疗。有一阵子眼、手疼的厉害了,就自己找了布洛芬来吃。

今年8月从新医一附院检查回来,在医院又是CT,又是穿刺,折腾个一圈,回到家来,居然连一句话都没问,束手无策的我们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疾病最后两个月疼痛加剧,也只是在意识不清时呻吟两声,从不愿给家人增添过多的麻烦。

听大哥讲,父亲的威严是他们小时候的深刻记忆。不仅是他们兄妹三个,整个家属院最调皮的孩子们干了坏事都怕他,毁坏公物、不关水龙头,折树枝,偷了动物园的兔子等行为,被他发现都会受到严厉批评,孩子们又怕他又敬他,因为他从不告家长,他们兄弟两个偶尔也领教过他的巴掌。

可是,自打我进了霍家门,父亲对我们及孙辈都非常温和,从没见他发过火,还不时的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业。

父亲的热心助人常被同事们称赞。七十年代父亲经常出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尤其是去上海出差,让捎东西的人特别多,由于父亲热心又细心,大家都特别信任他,走的时候口袋里整齐的装着一袋子的纸条,写着同事的名字和所需购买物品,包括衣物尺寸,鞋子号码等,回来时背着大包小包,然后家里就变成了热闹的集市,同事们各自拿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时,比现在拆快递的心情还兴奋,父亲也满足的笑了。

父亲的仁爱无私是在我们长大成人后才有了更深的体会。

1965年母亲带着他们从老家回到了汲县(现卫辉市),由于长期超假母亲失去了华新纱厂的工作,大哥的户口还在老家,口粮不够需要买高价粮,父亲每月57元的工资还要寄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各10元。30多块钱难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日常生活,他曾偷偷去卖血换钱来贴补家用。

父亲的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从他们兄妹记事起,家里修修补补的事情父亲全包了。家里最早的电子管收音机是买零件找人组装、外壳找木工做的,电扇是找的线圈自己拼装的,蒸笼是用铝板自己砸出来的,锅底漏了也是自己动手换的,家里修锁配钥匙,修拉链,修伞,修鞋都是自己动手。

大哥回忆说,知青下乡之前,他们兄弟俩都是父亲给理发,第一次本来是理小平头,结果理了半天没效果,最后干脆推了个光头。一张餐巾纸都是用完了折叠起来放兜里下次再用,都成了习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任医学院教材设备科科长,大哥给我们讲,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八几年,南方一个玻璃器皿厂,发来的货有点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父亲要求退货。这时厂里来了两个人带着两兜点心罐头到家里,说了好多好话,想把货物留下,结果父亲发了好大的火,把人家骂了出去,点心罐头也给扔到了门外。第二天,那俩人愁眉苦脸地用木棍把所有玻璃仪器砸碎装箱运了回去。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非常整洁细心,连我们女人都自愧不如。家里他经手的物件历来都是摆放的规规矩矩,有条不紊,什么东西找不到了,问他准能一下就拿出来了。

对母亲也非常体贴,他和母亲日常吃的药都是他分拣好,分别放在两个不同大小颜色的瓶盖里,并监督母亲吃下,因为母亲老是忘吃药。听母亲讲,她前半辈子穿的用的都是父亲出差买回来的,自己从未操过心。

还有最近的一次,那时他已经病得不轻,经常一天一天的不说一句话,身体很虚弱。有一天,我和嫂子在他床边聊天,母亲坐在窗台上,他突然对母亲说,你坐在那里不凉吗,立时,母亲和我们都笑哭了眼泪。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风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无形的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个成员。

结婚35年了,我们婆媳、妯娌、姑嫂及孩子们一大家子从没发生过任何的争执与矛盾,连小小的埋怨都没有。

父亲活了九十岁,在他们那代人里算是少有的高寿了。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得到了子女们的精心照料,大哥和大嫂日夜守候床旁,小半碗饭,大嫂总是要耐心的喂上四五十分钟,一有空闲时间就给他捶背按腿,直到后来,疼痛使他拒绝按摩。父亲患病期间,我们家里的洗衣机每天都不停歇,嫂子和小姑总是把老父亲收拾的干干净净。

父亲冥冥之中可能有知,孩子们都回来的当天,病情就恶化被送进医院,孙女和女婿也轮流在医院尽心看护爷爷最后的日子。临终前,子、孙、重孙全部后代齐聚堂前,应该说是走的没有遗憾,九十高龄辞世,也算寿终正寝,按老辈人的说法这是喜丧,不必太悲伤。

但是我们仍然有万分的不舍,觉得他老人家走得太早,我们统共照顾他不到三个月,我们甚至幻想着他能出院回家,还愿意照顾他更长的时间,想他陪伴我们更久一些,我们想他能够看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再给我们再讲讲朝鲜战场的故事,想着他能看着孙辈们的孩子长大成人。

不过,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是,父亲的晚年生活也可以说是幸福的 ,他老人家经历了战乱,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 ,60多岁以极其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第一次癌魔,终于还是赶上了这个美好的时代,过上了他们那辈人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生活,安享晚年,子女孝顺,家庭和睦。

特别是孙辈们个个学业有成,德才兼备,三个孙女和女婿六人,四个博士,两个硕士,他们中有大夫、工程师、大学老师及企业高管 ,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上进,是老父亲晚年最感骄傲和幸福的事情。

父亲患病期间,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关爱 ,好多亲友多次登门探望,在家里治疗的日子,全靠医院的好朋友不遗余力的鼎力相帮,随叫随到,不胜感激。

父亲,我们向您保证,一定会照顾好母亲,教育好下一代,您就放心吧。

敬爱的父亲,安息!


上一篇:党史学习 | ⑦ 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下一篇:【党史学习教育】身边的党史,学习的教材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