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小卒中,大隐患

添加时间:2024-07-10 19:55:00 阅读次数:196次

1.png

脑血管病,这一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在我国每年有约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临床上又叫做脑卒中。脑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脑血管病发病的病例。

脑卒中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类。有症状性的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眩晕、言语含糊或不能说话、无法吞咽、看东西不清楚、单眼视力下降或失明,甚至昏迷等。而无症状性的脑卒中也叫小卒中,其发病率是有症状性脑卒中的5倍之多,而绝大多数病人都是从小症状再到大症状,从小卒中到最后的死亡。小卒中患者人数众多,危害更大,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情绪和人格。

目前,我国有症状性卒中患者约950万人,无症状性卒中患者约有3750万人。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约1/10的人会有无症状性卒中,若体检做核磁共振或CT检查,每10个人中会发现有一个人得过脑血管病,但是他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脑血管病,因为这一类病人是没有主观的症状的。


 对于小卒中,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一、小卒中的患者,症状多为一过性的

虽说小卒中叫作无症状性脑卒中,其实还是有轻微症状的,只不过不典型,很容易被人忽视而已。

1.一过性的头晕,一般几分钟就会好了。

2.一过性头痛。

3.一过性的视物不清,尤其是单眼视物不清。

4.一过性的言语不利。比如突然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或者讲话的时候出现一过性的逻辑错误,但又不像有症状性卒中病人那样说不出话来。

5.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或无力。

因此,如果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千万不要不当回事,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了。因为它的危害是长远的且严重的。

二、小卒中的危害

1.出现了小卒中往往预示着后面会有大的脑血管病,预示着脑组织内已经有了不可逆转的脑血管损害。

2.它会造成认知功能的低下。患者会先出现记忆问题;之后出现定向问题,出门会走失,找不到方向感:更严重的会出现计算障碍问题:再严重就会出现不认得家人和朋友。

3.会出现抑郁。患病后病人总待在家里,闭门不出,感觉自己没有精力;对各种人、各种事不感兴趣,感觉烦躁。

三、小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增加小卒中的风险;

2.高血脂:高血脂会使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影响血液流动;

3.糖尿病: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增加中风的风险;

4.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5.年龄:年龄越大,小卒中的风险越高。

四、如果出现了小卒中,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小卒中的症状,我们应该迅速而冷静地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首先,立即就医是至关重要的。小卒中虽然症状短暂,但它是大脑卒中的预警信号,预示着未来发生更严重卒中的风险。因此,一旦出现小卒中的症状,如突发性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或肢体的麻木、言语困难、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2.png

在就医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非常重要。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可能会加重症状。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同时,我们可以自行进行一些初步的检查和记录 。例如,观察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如果有条件,可以测量血压和血糖,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卒中风险非常重要。

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可以联系亲友或邻居寻求帮助,以确保在就医过程中有人陪伴和照顾。此外,如果之前有过类似症状或已经确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到达医院后,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脑部CT或MRI扫描、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总之,面对小卒中的症状,我们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重视卒中的预防工作,通过控制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小卒中,大隐患,可千万不要忽视了它!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

联系电话:0373-3029920

屏幕截图_4-3-2025_82252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