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有一种约束,叫“保护性约束”

添加时间:2024-05-16 21:25:00 阅读次数:201次

一位醉酒后车祸引起颅脑损伤的患者,手术后被安排在了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探视时看到患者嘴里插着管子,双手被捆绑在病床上,十分不满,要求护士立刻松开双手的约束,并指责医院缺乏人文关怀。

1.png

在ICU病房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患者被“五花大绑”的情况。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


ICU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和治疗需要,患者身上常需留置各种管道。这些管道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意识不清的患者常有拔管的倾向。即使是清醒的患者,由于不适应陌生且相对密闭的医院环境,也可能产生应激和抵触心理,导致自伤或躁动行为。

然而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这些管道如同生命线,一旦意外拔管或发生自伤,不仅会影响治疗和康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五花大绑”其实是一种对患者保护性的约束措施,通过约束患者的手脚,防止重要管道被拔出,避免患者对自己造成伤害。

那么,是每个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吗?

2.png

保护性约束是一项规范性医疗操作,需由医生开具约束医嘱,并在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约束的对象通常包括:

1.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而躁动的患者。

2.因诊疗需求而需临时限制的患者。

3.有管道拔出风险的患者。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约束的原因、目的和约束部位,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及签字。约束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约束部位,并使用专门的约束工具,确保患者舒适且安全。同时,医护人员会定期观察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温度和血液循环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到底对患者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保护作用呢?

1.保护病人自身的安全,避免坠床、擦伤、自残、自杀等不必要的损害。

2.保护患者管道的安全,避免因意识障碍导致意外脱管风险。

3.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早日康复。

4.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如拔针或拔管后需重新置管,则增加住院费用。

虽然保护性约束在必要时非常有效,但医护人员也会定期评估其必要性,并在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及时解除约束。

3.png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EICU

科室电话:0373-3029845


屏幕截图_4-3-2025_94534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