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带您了解婴幼儿肛周脓肿

添加时间:2024-04-08 20:55:00 阅读次数:554次

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认为肛周脓肿都是“大人的事儿”,殊不知在0-6岁的婴幼儿当中,特别是11月以下的婴儿也是肛周脓肿的高发人群。那什么是肛周脓肿?得了肛周脓肿需要怎么治疗?怎样预防婴幼儿肛周脓肿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科普一下:婴幼儿肛周脓肿吧。


什么是肛周脓肿?


1.png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它是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肛瘘的前身。发病率约为2%,多见于20岁到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率约为4:1,婴幼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婴幼儿得肛周脓肿有哪些常见原因?


1.肛门的清洁卫生: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婴幼儿卫生,宝宝排便后不及时清理或清洁度不够,导致肛门隐窝内堆积大量粪便,粪便会堵塞肛门腺,并滋生细菌引起感染,进而形成肛周脓肿。

2.肛门受伤:婴幼儿因外伤导致肛周皮肤受损,使其防御功能减弱,更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进而导致肛腺受累、肛腺堵塞和炎症,进而引发肛周脓肿。

3.腹泻:婴幼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排便次数增多,出现腹泻,不成型的便便很容易进入肛隐窝造成感染,如果此时宝妈宝爸们再护理不当,宝宝们则更易被感染。

4.其他:如婴幼儿有肛管隐窝发育不全、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相关先天或后天的胃肠疾病病史,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更容易继发肛周脓肿。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患肛周脓肿?

中医认为婴儿身体虚弱,血气不充,脏腑不固,年幼阴阳,易受六邪侵袭。病理上易虚易实,易热易寒,易受外邪感染。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低于成人。

西医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理解剖:新生儿及婴幼儿肛管较短,肛门括约肌松弛,皮肤黏膜稚嫩,易被粗糙的尿布或手纸因护理不当而擦伤,从而造成感染。

2.激素水平: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雄激素水平一过性升高导致肛隐窝变深。一旦被粪便或其他异物堵塞,就会导致继发性肛门腺炎和感染。

3.先天发育:婴幼儿的肠道生理功能不完善,婴幼儿容易腹泻,粪便和尿液浸泡后容易诱发感染。

4.免疫力低下:婴幼儿抵抗力低下,感染的风险要高于健康的宝宝,如患肛周脓肿长久不愈合,可发展成为肛瘘。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肛周脓肿?


1.正常婴幼儿的肛周皮肤没有局限性的红肿或肤温升高的情况。所以当肛周脓肿发生时,局部皮肤可见红肿并有肿块形成,触之会有波动感,若肿块破溃时还可出现脓液。此外,因宝宝无法用言语表达不适,但家长们触摸局部红肿区域时,宝宝会因为疼痛而出现哭闹。家长可以通过此类症状初步判断婴儿肛周脓肿的情况。

2.宝宝在排便时较平时哭闹更严重,家长们就要重点关注宝宝的“小菊花”或其附近是不是有异常的情况。

3.如若孩子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小菊花”周围出现硬结,而后硬结变软出现波动感,甚至破溃流脓,这些症状都说明——宝宝很有可能正在遭受肛周脓肿的折磨。


肛周脓肿如何治疗?

肛周脓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

1.单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可先将积脓的肿块切开引流,将脓腔彻底清除干净,定期换药,但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

2.肛周脓肿切开引流+肛瘘挂线术:这是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方式,90%以上的肛周脓肿和肛瘘需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怎么预防婴幼儿肛周脓肿?


1.辅助婴幼儿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多带宝宝到室外活动,增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还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2.保持婴幼儿肛门清洁,尿不湿不可太久不换,便后对宝宝的“小菊花”做好清洁,这样也可预防感染。

3.防治其他肛门疾病,如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发生。

4.避免让宝宝坐在潮湿的地上,或让宝宝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5.积极防治小儿便秘和腹泻,它能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区的粘膜和上皮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可降低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发病率。


特别提醒

2.png

宝爸宝妈们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的一些症状体征,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的肛肠外科或胃肠外科进行就诊,不要延误病情。如不及时诊治,宝宝们遭受病痛折磨的时间将会延长,其术后的恢复时间也会因为病情的迁延而延长。

了解疾病,积极预防。让我们一起为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三病区

科室电话:0373-3029642

屏幕截图_4-3-2025_11829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