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反复抽血化验会贫血吗?

添加时间:2023-12-19 21:50:00 阅读次数:500次

1.png

在临床工作当中,我们为病人抽血时经常会遇到有病人说:“怎么又抽血啊?抽这么多血我都贫血了!”那么反复抽血化验会贫血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反复抽血化验?一次抽血大概需要多少毫升?什么是贫血?造成贫血的原因是什么?下面让我们来逐一了解吧!


 一、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反复抽血化验

不少住院病人会有此疑惑甚至抱怨怎么又抽血啊?不是前几天才抽过一次吗?不要着急,我们要耐心向病人解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住院以后第一次抽血是为了化验身体整体机能的基本情况,协助诊断疾病。

2. 治疗过程中抽血是为了判断治疗的效果,便于调整治疗方案。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即个体化治疗。

3. 康复期抽血检查,是为了评估治疗效果,评估一下是否符合出院。

还有一些抽血检查是因为我们在服用了某些药物或采取了治疗方案时,需要通过检测血液来查看有无副作用。

2.png


二、一次抽血大概需要多少毫升呢

住院期间我们经常会看到护士小姐姐们推着治疗车过来抽血,有时是一管,有时是两三管,有时是五六管,甚至多的还有十几管的,当护士带着十几个管过来抽血的时候,真的是不抽谁的血,谁不怕啊!可是真的有这么恐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抽血管最常见有:紫色的常规管,橘色或者是红色的生化管,蓝色的凝血管,绿色的采血管等,这些采血管最大的容量是5ml,一般采血量是2-3ml,十几管也就是20-30ml的血,还要一种看着就很吓人的一种采血管,就是我们采集血培养时用的培养基,好大的一个瓶啊,还需要采集四瓶,我的血都要抽干了吧!太吓人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血培养基需要抽的血量有两套,也就是四瓶一共需要的血量不超过40ml的血。有的人会说了40ml的血已经不少了,我总共才有多少毫升的血啊!

其实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个人的体重来决定的,一般成人的体重在50-60kg,男子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子血量约占体重的7.5%左右,所以成人的血液总量在4000-4800ml, 因此30-40ml的血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0天,对于正常人来说,就算不抽血,三四个月后我们的血液都会换成新的,适度的放血反而能减轻身体新陈代谢的压力,刺激骨髓造血。这样一讲是不是就觉得抽血化验没有那么恐怖了呢!

3.png


三、什么是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中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 <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 <110g/L,孕妇Hb <100g/L就存在贫血。根据外周血红蛋白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血红蛋白>9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为极重度贫血。


 四、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

1. 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不足

① 造血原料缺乏

造血原料的来源不足,以及造血原料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出现障碍等原因,会导致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或不足,从而引发贫血。例如:铁摄入不足(饮食缺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和铁需求的增加(妊娠期、婴幼儿期)等原因会引起铁缺乏,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的缺乏,会引起细胞内的DNA合成障碍,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② 造血细胞异常

骨髓红系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减少或质量异常,会导致骨髓无效造血。某些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会导致骨髓有效的造血细胞减少。另外,对于肿瘤病人来说,放疗和化疗是最常用到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和放疗通常会引发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即造血细胞的损伤导致造血异常。

③ 造血微环境及调节因子异常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增殖和成熟依赖于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很可能会导致贫血的发生。各种造血调节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造血调节因子的异常,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2.红细胞破坏过多

在众多贫血类型中,有一种贫血叫做“溶血性贫血”,此类贫血的特点就是红细胞的寿命缩短。由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或外在因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增加,引发红细胞减少而导致贫血。

3.失血

失血导致的贫血也称为失血性贫血,包括短时间内急性大量失血和慢性失血。

① 急性失血:由于外伤或疾病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或由于凝血障碍、止血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机体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血液,从而引发缺血性贫血。主要见于外伤、食道或胃底静脉破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或分娩时大出血、内脏破裂等。

② 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寄生虫感染、月经过多等原因,导致长期慢性失血可引发贫血。

所以一般情况下抽血是不会导致贫血的,反复抽血检查也不会加重贫血的,抽血导致贫血的发生,只有一个可能——红细胞丢失过多,但是红细胞丢失过多,必须是短时间大量失血,或者是长期慢性失血,才会有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医院常规检查抽血,每个试管一般是2~5ml,就算一次抽10管,也不到50ml,因此抽血化验对身体不产生任何影响。即使是因为病情需要经常抽血也达不到长期慢性失血的程度。


五、疑问

有人会问:那我本来就贫血,抽血会加重贫血吗?对于本身就存在贫血的患者,抽血一般是不会有影响的,为帮助查找贫血的原因,通常会进行抽血化验,可能会需要进行较多的项目的化验检查,但是抽血量一般也不会超过30ml的,这样的抽血量是不会导致血红蛋白波动的,也不会加重贫血,对于本身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会需要输血治疗,这时也是需要抽血进行查验血型,交叉配血的,所以,贫血患者也是可以放心的进行血液学检查的。

抽血后如果您还是担心会贫血,您可以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鸡蛋黄、动物血液、黄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等,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食品。还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

4.png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联系电话:0373-3029595


屏幕截图_5-3-2025_15448_mp.weixin.qq.com.png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