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4-02-29 21:30:00 阅读次数:237次
1922年1月23日,100多年前的这天,胰岛素首次(成功)临床应用时,被认为是治愈糖尿病的药物。后来这被证明夸大了,但胰岛素可以肯定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救命的,也成为许多2型糖尿病或其他形式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可以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开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利用掉,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以没有钥匙,葡萄糖无法被利用,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胰岛素从最初的牛胰岛素、猪胰岛素等动物胰岛素,发展到人胰岛素,再发展到现在的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注射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 那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呢?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肽类激素,如果口服的话,在经过胃肠道时,会被肠道消化酶分解并失去生物活性,因此口服胰岛素不能发挥治疗作用。目前,胰岛素一般使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药物被完全吸收,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剂量,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因为注射给药这一给药方式,也造成了许多糖友的抵触情绪。但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无法无限期通过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有效管理糖尿病,因此多数最终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查房时经常会提到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能活到200岁,估计100%都是糖尿病,如果活到250岁,估计100%都得打胰岛素)。其实腹部皮下注射的痛感是非常轻微的,如果您的医生建议注射胰岛素,不妨遵医嘱用药,勇敢尝试一下。 这也是临床上很多患者问的问题,说我打了胰岛素,是不是以后一辈子都要打胰岛素?答案是否定的,胰岛素是没有依赖性的。对于一些刚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我们会提到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些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原因是胰腺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我们健康人不吃饭的情况下胰腺持续低分泌胰岛素,维持我们基础血糖水平正常。吃饭情况下,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以维持餐后血糖正常。胰腺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异于病牛拉车,胰岛功能只会越来越差。但如果我们用外源性胰岛素来帮助我们工作的话,不仅可以将自身血糖水平降至正常,也可以缓解高糖毒性以及让自身胰腺得到休息,胰岛功能会有好转。在这些患者治疗期间,我们会发现,刚开始可能需要40-50单位胰岛素才能将血糖控制正常。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打同样量的胰岛素患者出现了低血糖,这是因为患者的胰岛功能在好转,需要的外源性胰岛素更少了。甚至有些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以达到无药缓解,即仅需糖尿病饮食+合理运动,血糖就能控制达标。所以胰岛素自然是没有依赖性的。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科
科室电话:0373-3029514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部分文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