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小儿遗尿怎么办?

添加时间:2023-06-16 20:45:00 阅读次数:259次

来自家长们的困惑:

家长一:我家悠悠3岁6个月了,天天晚上不把尿就会尿床。今天听说是病要治疗,好烦呀!

家长二:我家宝宝5岁2个月,每天都要尿床呢,尿了之后继续睡根本不醒。不是说宝宝尿床影响智力发育吗?

家长三:我家小孩已经8岁了,怎么还尿床呢?是怎么回事?而且说话有时候不清楚,反应慢。


1.png


如果发现孩子尿床,你会怎么做呢?认为是孩子调皮,晚上不肯起来小便而责怪他?认为是孩子喝水太多,晚餐后就不让他喝水?还是认为孩子尿床是正常的事,等长大了就会好?关于遗尿症的这些知识,家长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般情况下,2-3岁的小儿开始有自主排尿意识,通过逐渐学习如何控制排尿冲动,3-4岁时便能较好地控制在白天进行排尿。专家共识将小儿遗尿症定义为:大于等于5岁以上儿童每周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时不自主排尿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其危害性常常被低估,遗尿不仅会影响部分孩子的生长发育,例如出现身高偏矮(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尿床时间长还会导致孩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反应慢等表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若经常遗尿,更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家长必须重视起来,5岁以上孩子仍有遗尿,务必要到医院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发生夜尿的常见原因

1.遗传因素

遗尿症的儿童经常有家族病史。比如说父母中有1名患有遗尿症, 则其孩子通常会有44%的概率患有遗尿症。

2.早产

早产是儿童白天遗尿的主要因素。除了遗尿症外,这些早产儿还经常伴有其他问题,例如注意力不足等。

3.无法从睡眠中醒来 

遗尿症患儿的父母经常说他们的孩子睡眠太深,难以起床。实际上,夜间遗尿与睡眠深度无关。遗尿可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主要问题是,当膀胱充盈时,孩子无法从睡眠中醒来。

4.心理和社会因素   

强烈的压力因素,例如幼儿时期的不良经历(父母离婚,子女与父母突然分居,因疾病或事故导致的住院)以及不适合初学时的新学习环境等在排尿控制的关键时期,由于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儿童遗尿。遗尿症的儿童通常还会有更多的行为和情感问题,例如多动,害羞和怪异的脾气。据报道,约有 10%的遗尿症儿童患有注意缺陷障碍,男孩多于女孩。

5.小膀胱容量 

有遗尿症的孩子的膀胱容量比没有遗尿症的同龄儿童的膀胱容量小。正常儿童的尿量约为10ml/kg,而遗尿症儿童的尿量无法达到膀胱容量。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的平均尿量少于10ml/kg,白天尿频(>7 次),尿急, 夜间遗尿多于一次,尿量或多或少。


如何治疗小儿遗尿

2.png

1.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首先,为孩子及其家人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寻找家庭环境中的压力因素,并向家人和孩子解释引起遗尿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掌握小儿遗尿的规律,努力使小儿处于清醒状态。对于有夜间遗尿症的儿童,晚餐后应限制饮水量,睡前应排空膀胱。有遗尿症的儿童白天应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2.排尿功能训练

白天进行膀胱扩张训练。具体方法是让孩子喝尽可能多的水。当孩子想在白天小便时,请他推迟排尿,直到他无法忍受为止。请儿童在排尿时突然停下来一会儿,然后继续排尿。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那些膀胱容量较小,两次排尿间隔时间较短的孩子体验到膀胱充盈的感觉,并延长排尿间隔。

3.行为疗法

(1)设置日历:记录可能影响遗尿症的因素,例如睡眠时间,晚上饮水量,白天活动,情绪等。

(2)强化: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时间表上会贴上一个红色的星星。表达赞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控制遗尿症的能力;当孩子尿床时,第二天请他与父母一起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

(3)逐渐延迟夜间醒来的时间:当闹钟醒来后孩子能够小便时,可以逐渐延迟闹钟时间来延长孩子的睡眠时间,同时增加膀胱的容量,这通常需6到8周的时间。

4.药物治疗

(1)丙米嗪:此药能减少夜间遗尿,主要作用机制为减轻睡眠深度,使遗尿儿童能觉察到膀胱的涨满。

(2)醋酸去胺加压素:这是一种合成的神经垂体激素,主要用于因血管加压素缺乏的遗尿儿童,这些患儿的膀胱容量正常,常有夜间和(或)白天遗尿。夜间尿量增多。

5.饮食治疗

遗尿同时有便秘的儿童应指导父母给他们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明显食物过敏史的孩子,例如牛奶,巧克力或其他食物,应避免摄入这些过敏食物。


预 防

3.png

家长应指导患儿逐步培养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白天适当娱乐,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夜间睡眠过深,不易觉醒。掌握夜间排尿的规则,定时起床或使用闹钟,以便儿童逐渐形成基于时间的条件反射。另外,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避免因不良环境刺激而引起遗尿。当孩子遇到挫折和事故时,父母应该善于协调和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儿童遗尿时,不应责怪他们或对其进行体罚,应找到原因并对症治疗。儿童排尿训练应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协调,并指导父母注意孩子对排尿训练的反应。如果孩子拒绝,则不应强行干预, 并且应适当推迟培训时间。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0373-3029395


供稿:儿科  李天超 

审核:儿科  韩金芬

美编:孙林蓁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