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科普】值得警惕的儿童高血压

添加时间:2023-06-08 20:45:00 阅读次数:227次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并且易造成多种靶器官损害,例如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认知损害等。

1.png

但由于人们对儿童高血压缺乏认识,及其高血压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多因素导致就诊率及确诊率不高。控制高血压患病率不但要早诊断、早治疗,更要重视儿童高血压的早期干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儿童高血压。


什么是儿童高血压 ?


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儿童高血压临床诊断愈发烦琐,因儿童自身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儿童高血压诊断时,一定要切合儿童的生理年龄、身高、体质还有性别等多种要素予以综合判断。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至少需要有三次非同日的血压测量数据,并且每两次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最好大于一周。指南指出超过以下数值者可诊断为高血压:婴幼儿>100/60 mm Hg,学龄前儿童>110/70 mm Hg,学龄期儿童>120/80 mm Hg,13岁以上者>140/90 mm Hg。


儿童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

2、继发性高血压

2.png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小儿高血压轻者常无明显症状,常于体检时发现。其典型症状是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视力减退,严重情况会出现呕吐、抽搐、共济失调、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症状。

1、原发性高血压:

(1)头晕、头痛,小儿高血压头晕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严重头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

(2)鼻出血、视力减退。

(3)共济失调,可表现为出现运动协调障碍,不能维持躯体姿势或平衡、运动语言障碍等。

2、继发性高血压:可伴随原发疾病的症状,如甲亢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多汗、手颤、心慌等,库欣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


儿童高血压病因有哪些 ?


1、肥胖和身体质量指数   

与正常体质量参与者相比,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更高 (17%-18%)。

2、生活方式因素   

高盐高糖饮食、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以及低水果、蔬菜、坚果和橄榄油摄入量的饮食与儿童和成人的高血压均有相关性。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3、疾病因素   

儿童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类疾病,也会间接导致高血压。

4、遗传因素    

86%的高血压患儿有高血压家族史,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

5、其他因素    

儿童的行为与卫生习惯、性格急躁、长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降低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水平、社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居住城市和环境等均可影响儿童的血压。


3.png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只要诊断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应立即进行,并贯穿始终。 

①肥胖儿童应严格控制体质量;②控制钠盐、糖及减少高热量食品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推荐盐的摄入量为4~8岁儿童1.2 g/d,8岁以上儿童1.5 g/d③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与室外运动。

2、药物治疗   

儿童高血压合并以下条件, 或达到2级高血压时,应予以药物治疗:①出现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②糖尿病 ③继发性高血压 ④靶器官的损害。

3、手术治疗   

一些继发性高血压还可以通过手术医治获得改善,手术目的在于祛除发病原因、缓解病症。

4、其他    

心理干预消除精神紧张和压力、禁止吸烟、酗酒、排除噪声的影响、改善睡眠质量等均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高血压防治需要全社会、相关专家、全科医师、儿科医护人员、其他医疗保健工作者、学校、家长的共同参与。建议>3岁儿童每年测血压,高危患儿每次就诊时测血压,高血压前期患儿每6个月测血压,高血压Ⅰ期患儿每1~2周测血压,在1个月内进行评估,高血压Ⅱ期患儿每天或按需测血压,并在1周内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预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及降低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


如有需要请联系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0373-3029395


供稿:儿科  李天超 

审核:儿科  韩金芬

美编:孙林蓁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