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06-05 20:45:00 阅读次数:227次
人们常说,麻醉医生抹平了世间的疼痛,他们是无影灯下“醉”美丽的守护者。在他们守护的人群当中,包括了许多稚嫩的孩子。
虽然,麻醉已经是手术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有些陌生和疑惑,尤其是对孩子麻醉,有不少家长充满疑惑和担心,每次手术前,麻醉医生都会为家长们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
小儿麻醉是指对14岁以下病儿的麻醉。麻醉的方式包括:(1)全身麻醉(2)椎管内麻醉(3)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是小儿麻醉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年龄综合考虑制定麻醉方案。患儿能否配合是麻醉医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儿童年龄小、恐惧等因素致使配合度低,而且疼痛、恐惧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育,个别严重情况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麻醉医生会通过吸入药物或静脉药物应用,使患儿迅速进入一种“无痛的深睡状态”,并全程根据手术进展,为患儿的安全、无痛保驾护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孩子的心理创伤。所以,绝大多数儿童是需要全麻的。 对于全身麻醉,相关资料认为对3岁以上的儿童的智力未指出有影响。然而,3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包括胎儿,由于神经系统处于发育期,全身麻醉药物对宝宝们会不会有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争议。但很多研究表明儿童打麻药,对孩子来说几乎没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吸入的还是静脉用的,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之后,从而起到镇静麻醉的作用。一般不会影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也不至于出现脑缺氧的症状。麻醉科医生都会严格监测,不断调整麻醉的深度,使患儿在麻醉深度上始终保持既有利于手术,又不造成缺氧损伤的程度。 当然,需要麻醉时一定是面临手术或检查的情况,需要权衡利弊但不能过于纠结麻药的风险而失去最好的检查或手术时机。 全身麻醉的安全包括了 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管理。 手术和麻醉前,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会对患儿进行评估,对于不利因素,进行纠正。 手术时,麻醉医师全程负责患儿的麻醉管理和监测,及时调控和处理任何不利患儿的情况。 手术后,患儿会在恢复室继续监护,直至苏醒后再送回病房。如果病情危重,将护送到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患儿回到病房后,还要进行4-8个小时的监护,直到所有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彻底消失和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完全稳定。 在整个围手术期,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外科手术的刺激、手术体位的变动等,都可影响胃的排空。如术前吃东西,胃内会潴留食物残渣和胃酸。麻醉后各种保护性反射消失,一旦发生呕吐、误吸,很可能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非急救手术都应严格禁食禁饮。如隐瞒患儿进食情况或患儿趁人不备吃了东西、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除非有禁食医嘱,患儿可在完全清醒后2-4小时后少量饮水,只要没有呛咳、呕吐和不适感,就可以逐步增加饮水量。6小时后可进食,以清淡、流食为主,防止呕吐和消化不良。如果患儿术后胃口差,不想吃东西,不要强行喂食。 感冒,学名“上呼吸道感染”,多项研究表明:当前有或近期发生过感冒的儿童行全身麻醉时,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包括: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肺不张、咳嗽、气道梗阻、缺氧、喘鸣及屏气,虽然多数气道高发应容易治疗,但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事件,如心搏骤停。 择期手术当天患儿出现活动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我们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的危险因素、计划的手术操作以及延期手术带来的医学和实践方面的弊端,个体化决定是否推迟手术。对于只有轻度流鼻涕且症状轻微地将行小手术的患儿,我们不推迟麻醉。对于体温≥38℃或者湿咳的患儿,我们会推迟择期手术。研究资料表明,上感后呼吸道完全恢复到上感前大约需要一月。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制定个体化的决策。 在我国,每年有非常多的幼儿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比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阑尾炎切除术等。对于年幼的小宝宝,由于无法有意识地配合手术,所以全身麻醉一般都成了小儿手术麻醉的首选。麻醉医生根据小儿麻醉的特点,正确用药,可以在小孩不知不觉中进行麻醉,使孩子的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随着麻醉技术不断发展,麻醉理论的日臻完善、麻醉设备的日益更新和麻醉药物的日新月异,都为小儿麻醉的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为祖国花朵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0373-3767996
供稿: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吕旭阳
审核: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郭新玲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