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03-03 19:55:00 阅读次数:182次
躺在床上翻个身,天旋地转,是“没睡好觉”?弯腰系鞋带,突然晕眩歪倒,是体位变动造成“血压不稳”?猛一抬头,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是“颈椎有问题”?伏案工作时大脑“黑屏”片刻,是头脑供血不足?
Q
生活中的这些“头晕时刻”,是不是让你不敢行走转头、不敢卧睡?给您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A
其实,它很有可能跟耳朵有关!
专家提醒
经常出现短暂眩晕要当心“耳石症”!对于反复发作的耳石症,以及伴有耳聋、耳鸣、耳内闷胀等梅尼埃病发作症状的顽固耳石病患者,还要警惕听力下降甚至致聋的可能性。
“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俗称,是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内耳的“耳石”脱落引起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所以称之为“耳石症”。
“耳石”是内耳的碳酸盐结晶,属内耳的正常结构。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椭圆囊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运动到半规管内,牵引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
“耳石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当改变头位或体位(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仰头)时,可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持续时间数秒到1分钟左右不等,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门诊经常遇到一些“耳石症”病人,最初发病时误以为病因是颈椎病、睡眠质量不佳、血压不稳等,辗转多个专科、治疗效果不佳后才得知,这些危险信号的背后都有“耳石症”的身影,最终到耳内科门诊求助。
绝大部分“耳石症”治疗效果良好,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79.4%-92.7%,但仍有12.8%-15.3%的患者需要两次或多次复位。如果首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减轻,但仍有天旋地转感、不稳感、头昏沉感、头重脚轻感,需要1周后复诊,判断治疗效果,并考虑再次复位治疗,并且辅以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改善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效果欠佳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
文图:护理部 王晶晶
文字审核:王雪玲
视频:王晶晶 谢文静
美编:孙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