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3029114

“讲好家风家训 弘扬传统美德”系列优秀作品展示——王自然作品《怀念我们的父亲》

添加时间:2023-08-21 10:12:00 阅读次数:2342次

父亲霍丕仁,1931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马王庙街家中长子,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兄妹四人。

父亲自幼在家读私塾1947年,16岁时在老家加入傅作义的部队,1948年底和平解放北京。1949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解放太原、兰州、银川等战役。1951年2月至1953年10月受命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564团1营1连卫生班长,抗美援朝期间英勇作战负伤两次。 

先后在五次战役与英军29旅作战和铁原阻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两次。1956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卫生系统,先后任省干部疗养院护士长省医疗防疫大队人事干事新乡医学院设备科科长,1990年离休。

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为人正直,勤劳善良,生活简朴,孝敬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他的性格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早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父亲坚韧的格,非常人能比。2020年初父亲开始食欲下降,日渐消瘦,我们曾劝他去检查,可老人家总说没事,这样过了三四个月,总不见好,到医院一查另一侧肺又出了问题在医院又是CT又是穿刺,折腾了一圈回到家居然连一句话都没问。他内心隐忍,沉默少语,从不愿给家人麻烦疾病最后两个月疼痛加剧,也只是在意识不清时呻吟两声。

父亲冥冥之中可能有知,孩子们到齐的当天,腊月二十七,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在医院与病魔继续斗争了七天,孙女和女婿轮流在医院尽心看护,父亲临终前子、孙、重孙全部后代齐聚堂前,正月初四下午18:05安静地走了,享年90周岁。

90周岁辞世,按老辈人的说法这是喜丧,不必太悲伤。可我们仍然有万分的不舍,觉得父亲走得太早,我们统共照顾不到三个月,我们甚至幻想着老人家能出院回家,照顾更长的时间,陪伴我们更久一些,我们想着父亲能够亲眼看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再给我们讲讲朝鲜战场的故事,看着孙辈们的孩子长大成人。

可这一切只是我们的幻想和一厢情愿。父亲刚走的那些日子,我们每个人表面看起来似乎平静如常,实际上无尽的思念在内心蔓延,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恍惚之间,觉得父亲还在我们身边。看到父亲常坐的沙发,就想起他老人家靠在沙发,两脚搭在茶几看电视的模样;吃饭的时候,看到他老人家的位置,就想起每逢春节大团圆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食,喝着美酒,听他老人家给我们讲他在朝鲜战场如何一枪崩了那个美国兵的故事;讲他如何在战友的尸体旁度过两个昼夜;讲缴获英军皇家29旅的饼干罐头、纸烟,毛毯等物品时的兴奋。看到他的茶杯、轮椅,用的各种物件,甚至他曾经过的电视剧,都会勾起我们尽的思念。

听大哥讲,父亲的威严是他们小时候的深刻记忆。不仅是他们兄妹三个,整个家属院孩子们干了坏事都怕他,毁坏公物、不关水龙头折树枝偷了动物园的兔子等行为,被他发现都会受到严厉批评,他从不告家长,孩子们又怕他又敬他,他们兄弟两个偶尔领教过父亲的巴掌。可是,自打我进了霍家门,父亲对我们及孙辈都非常温和,从没见他发过火,还不时的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业。

父亲的热心助人常被同事们称赞。七十年代父亲经常出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尤其是去上海出差,让捎东西的人特别多,由于父亲热心又细心,大家都特别信任他,走的时候口袋里整齐地装着一袋子的纸条,写着同事的名字和所需购买物品,包括衣物尺寸鞋子号码等,回来时背着大包小包,然后家里就变成了热闹的集市,同事们各自拿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时,比现在拆快递的心情还兴奋,父亲也满足地笑了。

父亲的孝老爱亲在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1965年母亲带着他们从老家回到了汲县(现卫辉市),由于长期超假母亲失去了华新纱厂的工作,大哥的户口还在老家,口粮不够要买高价粮,父亲每月57元的工资还要寄给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各10元。30多块钱难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日常生活,他曾偷偷去卖血换钱来贴补家用。

父亲的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从大哥几个孩子记事起,家里修修补补的事情父亲全包了。家里最早的电子管收音机是买零件找人组装的,外壳是木工做的,电扇是找线圈自己拼装的,蒸笼是用铝板自己砸出来的,锅底漏了也是自己动手换的,家里修锁配钥匙、修拉链、修伞、修鞋都是自己动手;大哥回忆说,知青下乡之前,他们兄弟俩都是父亲给理发,第一次本来是理小平头,结果理了半天没效果,最后干脆推了个光头。一张餐巾纸他们几个现在都是用完了折叠起来放兜里下次再用,都成了习惯。

父亲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严谨,容不得一点马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任医学院教材设备科长,大哥给我们讲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是80年代初,南方一个玻璃器皿厂发来的货有点瑕疵,父亲要求退货。这时厂里来了两个人带着两兜点心罐头到家里,说了好多好话,想把货物留下,结果父亲发了好大的火,把人家骂了出去,点心罐头也给扔到了门外。第二天,那俩人愁眉苦脸地用木棍把所有玻璃仪器砸碎装箱运了回去。

父亲对母亲也非常体贴,他和母亲日常吃的药都是他分拣好,分别放在两个不同大小颜色的瓶盖里,并监督母亲吃下。听母亲讲,她前半辈子穿的用的都是父亲出差买回来的,自己从未操过心。还有最近一次,那时他已经病得不轻,经常一天一天的不说一句话,身体很虚弱。有一天,我和嫂子还有母亲在他床边聊天,母亲坐在窗台上,他突然说,你坐在那里不凉吗,立时,母亲我们都笑哭了眼泪。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风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个成员,父亲沉默少语,但是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始终是我们全家的精神支柱和定海神针(大孙女给爷爷的终极评价)。结婚35年了,我们婆媳、妯娌、姑嫂及孩子们一大家子从没发生过任何的争执与矛盾,连小小的埋怨都没有。孙辈们学业有成,都在外地工作,可每到春节国庆这样的重大节日,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从外地赶来,回到爷爷奶奶温暖的家里团聚。每到这个时候,也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

父亲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幸福的,他老人家经历了战乱,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60多岁以极其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第一次癌魔,终于还是赶上了这个美好的时代,过上了他们那辈人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生活,安享晚年,子女孝顺,家庭和睦。特别是孙辈们个个学业有成德才兼备,三个孙女和女婿六人,四个博士,两个硕士,他们中有医生、工程师、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上进,是老父亲晚年最感骄傲和幸福的事情。

亲爱的父亲,您在世的时候,每天都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今天我要给您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盛,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这盛世如您所愿。

如今,您的重孙辈5个孩子个个聪明乖巧,在您的护佑下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会教育他们,时刻牢记家风家训,踏实,勤劳,内敛,正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守责的人。

作者: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