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23-05-07 20:25:00 阅读次数:226次
导读:
为什么到医院做不孕咨询,医生总要问月经初潮是多大年龄?月经周期几天?月经期几天?月经量多少?有没有痛经?同房时有没有疼痛?以及末次月经是什么时间?等等问题。
好多女性朋友有疑问,不是只要有月经就能生孩子了吗?为什么还要问这么详细,这么隐私。真的有必要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
一、什么是月经?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子宫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的周期性的脱落和出血[1]。月经初潮的年龄平均在12~16岁。
二、什么是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是连续两次月经来潮第一天之间的时间是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7天[1]。所以月经周期21天到35天也是正常的、规律的。那些月经周期在21~35天的姑娘们,不要再焦虑了!
三、月经周期和怀孕有什么关系呢?
月经周期和怀孕有什么关系呢?它可是和排卵有关!一般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所以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更容易通过末次月经时间推算出下一次的排卵日。如下图,若1号月经第1次来潮,29号第2次来潮,那么月经周期就是28天,而15号就是排卵日。在排卵日前后隔日一次同房可以增加怀孕机会!
还有一种计算排卵期的方法:以既往6~12个月的月经周期来计算,最短月经周期的天数减21天,最长月经周期的天数减10天,两者所得天数之间的月经周期时间段为排卵期。排卵期内每隔1~2天同房一次,也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四、什么是月经期?
月经期是每次月经来潮从开始出血的第一天到完全干净的时间叫月经期。一般为4±2天。
五、月经期的长短和怀孕有什么关系?
怀孩子和种庄稼一样要有好的种子(胚胎),好的土壤(子宫内膜),还要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水(胚胎的血供)等营养,庄稼(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子宫内膜就像土壤,如果月经期过短,提示可能存在子宫内膜过薄,宫腔粘连等。怀孕就像在贫瘠土壤上种庄稼;月经期过长,往往伴随月经期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又叫卵巢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的脱落和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同时进行,影响排卵后胚胎的着床。
另外也可能存在内膜增生过厚,那内膜薄了不好,厚了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不是,内膜过厚,往往伴随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均匀增生等,就像在乱石丛中种庄稼。
六、月经量正常是多少?什么样是多?什么样是少?
月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30-50ml,月经开始的12小时较少,第2-3天出血量大,第4天出血量迅速减少。总失血量大于80ml为月经过多,小于20ml为过少[1]。
也有指南认为:月经量多,只要影响了女性的身体,社交,情绪和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否存在贫血,都应该诊断月经过多[2];而月经过少,女性自我感觉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表现为点滴出血,时间缩短,通常1次月经总量不能浸透1张日用卫生巾[2]。
七、月经量的多少和怀孕有什么关系?
月经量过少可能和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宫腔粘连,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有关;月经量过多和多种原因有关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平滑肌瘤,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排卵障碍,以及全身的凝血相关疾病等等。以上因素都可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八、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部或其他不适。痛经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3]。
原发性痛经指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而继发性痛经为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较常见病因,约2/3的内异症患者合并有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可放射至肛门,会阴,阴道或者大腿。有时还伴有性交痛,约30-50%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1]。
九、痛经和怀孕有什么关系?
原发性痛经对怀孕的影响目前认为不显著,经期注意避免劳累,注意保暖;但继发性痛经,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对怀孕影响深远,因为痛经一般是经血不畅等情况引起的,如果经期劳累、压力过大、熬夜等情况时,痛经的症状可能会加重,要注意经期休息和保暖。
子宫内膜内异症侵犯卵巢可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巧克力囊肿),以及卵巢周围的粘连等不但影响卵子的质量,而且影响排卵功能,导致不孕;严重者还进行性破坏卵巢组织,可能导致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育力下降。若侵犯输卵管,可使输卵管和周围组织粘连,因粘连扭曲而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严重时管腔梗阻,可致影响对受精卵的运送,致不孕症的风险升高。
若侵犯子宫肌层可致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致子宫对胚胎的容受性降低,也就是怀孕机会降低,流产风险增加。
建议有过结核病史、流产史或者月经量过少/过多的女性备孕前找生殖医学科的医生进行咨询。尤其是有痛经并且痛经呈进行性加重的女性婚后尽早请生殖医生帮您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想要尽快找到病因,对医生问诊的月经史要尽量详尽、准确,涉及隐私时可以要求与医生单独交流。
参考文献:
[1]《生殖医学》,黄荷凤,陈子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年03月第一版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2更新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57(7)
[3]《妇产科学》谢幸 孔北华 段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7月 第九版